常被噩夢嚇醒,是身體在向我發送什麼信號嗎?

人的夢境多姿多樣,有浪漫、有趣的美夢,也有可怕、令人不安的噩夢。

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夢境確實可以表現你最近的狀態。例如夢見被追趕,說明近期內心充滿恐懼與擔憂。

雖然健康的夢境可以協調身心平衡、促進大腦恢復、有助於身心健康。可如果睡眠質量不好,經常感到多夢,甚至是噩夢,那就要提高警惕了,這可能是身體在向你發出一種無聲的提醒。

現代睡眠醫學研究發現,夢境多發生在睡眠週期中的快速眼動睡眠期(REM)。正常人每晚會經歷4-5個睡眠週期,而快速眼動睡眠期平均佔據人每天睡眠時長的20%-25%左右。

1953年,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將睡眠者從快速眼動睡眠過程中喚醒,約80%的人表示他們正在做夢。

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覺醒,正是人會感覺到做夢的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表示自己睡眠質量好,從沒有做過夢,而睡眠質量不好的人,如失眠的人,則往往會感覺一夜都在做夢。

其實這只是他們睡眠週期中的快速眼動睡眠期發生了變化,世界上並不存在不做夢的人,只不過是記沒記住罷了。

據美國大學健康新聞的一項數據顯示:每年大約有85%的成年人至少會做1次噩夢,而更有8%-29%的人表示,他們每月都會做噩夢。這則數據顯示出了噩夢的普遍性。

人們往往在噩夢出現後會對身邊發生的事提高警惕,直到自認爲平安度過後才放下心來。

如果你經常做噩夢不勝其煩,那麼可以試試在以下五種原因中找到答案:

據國際夢研究協會研究發現,人在經歷愛人離開、親人離世、財務困境等重大生活變化後,容易出現緊張焦慮和抑鬱等情緒,而這些情緒正是導致噩夢出現的原因之一。

同樣,工作生活壓力大也會導致以上情緒的出現,從而導致噩夢的出現。

此外,創傷後應激障礙也是導致做噩夢的普遍誘因。比如從戰場上退伍下來的士兵們,他們因爲在戰場上受到的創傷而容易長期陷入夢魘當中。

據《荷蘭醫學期刊》發表過的一項對6000人做的研究發現,對於患有心律不齊以及胸痛的人,他們做噩夢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一倍之多!

這或許與心血管疾病引發的呼吸問題有關,大腦血管受損或血流不暢都容易導致大腦內的氧氣含量降低,從而引發噩夢。

此外,帕金森病、偏頭痛、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以及抑鬱症等疾病都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噩夢。

睡眠時產生的生理刺激也會誘發噩夢的出現。比如睡覺時蓋住口鼻、手部壓在胸口上方或是俯臥睡姿等。

這是因爲人在睡眠時,心肺的呼吸活動會相對減弱,以上不良姿勢都會阻礙睡眠時的正常呼吸,最終刺激大腦神經產生危機感進而導致噩夢的出現。

過多地攝入食物會使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加,進而刺激大腦的活躍度,增加做夢時長。

據《國際心理生理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晚餐添加辣椒、芥末等辛辣調味品,導致了該研究中60%的男性受試者出現了睡眠質量變差的情況。

同時辛辣食物還會增加身體的體溫,干擾大腦在夜間的活動,從而可能影響夢的形成。

一些患者需要藉助藥物提高生活質量,但某些藥物(如抗精神藥物、擴張血管藥物、抗生素、抗病毒藥等)因其特殊成分而會影響大腦中的化學物質,進而會導致噩夢的發生。

同時,戒斷反應(放棄部分藥物、戒菸戒酒等)導致的焦慮、緊張情緒也有可能導致噩夢的出現。

話說回來,做夢也許就是對記憶的二次加工、存儲的過程,可以起到鞏固大腦記憶、幫助人恢復精力等作用,因此,適當的夢是對人有益的。

即便是偶爾做噩夢也不必驚慌,噩夢只是將清醒時擔憂的事情或壓力轉化爲記憶,幫助大腦更好更容易的進行處理,減少清醒時大腦的負擔,起到緩解身心壓力的作用。

但如果噩夢導致的睡眠質量低下影響到你的日間生活,積極的找到原因、對症尋找幫助,能夠讓你儘快擺脫噩夢頻發。

祝大家今晚好夢~

審覈醫生:彭旭

責任編輯:劉巖

插畫:劉巖

免責聲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適的健康信息,內容均爲科普知識介紹,不含有推薦、證明等廣告屬性。科普內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方案,如有需求請您及時就醫。作爲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現極限詞,爲醫生臨牀經驗中的個人認識或學界共識,是希望讀者能夠認識其客觀重要性的表述,無廣告屬性。

如對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議,或對文中來自網絡未能找到出處的圖片有版權異議,請發郵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