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特色原料加值 活絡原鄉經濟

特色原料指標性成分分析。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花蓮和臺東縣共有29個鄉鎮市,除了綠島之外,都是屬於原民鄉鎮,在花東生活的原住民族包含阿美、太魯閣、撒奇萊雅、噶瑪蘭、賽德克、布農、卑南、排灣、魯凱、達悟等十個族羣,他們在原鄉里發展出許多特色和經濟作物,包含小米、臺灣藜(紅藜)、洛神花、青梅、馬告(山胡椒)、山苦瓜、咖啡、土肉桂、蘭嶼酸橙、臺灣香檬等原民特色或經濟作物,其中消費者所熟悉的機能作物(如洛神花、紅藜等),具有進軍國際市場的潛力。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爲了協助東部產業發展,成立「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並在2018年起補助支持花東產業建立生產、加工、行銷及通路管道,推動六級產業發展,打造東部特色產業鏈。

開發臺灣土肉桂系列產品並拓銷國際市場。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提供

同時,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爲了提升在地特色原物料的獨特性,也導入「高效能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和「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分析檢測系統(GC-MS/MS)」兩臺高階研發型檢測設備,從原物料的機能特性驗證、獨特性分析、指標成分、食品安全風險管控等方向,全面性協助在地原物料的品質升級。

另一方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也逐步將溶劑萃取、超音波萃取、超臨界萃取、冷凍乾燥、發酵等符合東部產業現況所需的加工技術導入在地產業,並整合在地官、學、研等單位的檢測服務,創建機能性驗證服務平臺,提供東部業者原物料加值開發的客製化服務,協助他們快速找出原料特色,並讓東部創新產品進入量產階段。

洛神花是東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原民作物之一,過去,洛神花多以零售方式交給食品加工廠,進行蜜餞或果漿汁的加工,加工程序複雜、產品樣態單一且產值較低;爲擴大洛神花應用,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計劃補助下,研發出適合洛神花的乾燥方式及花青素最佳保留方式,提升洛神花烘乾時的良率,保留其色澤和機能成分,並衍生出洛神花茶包與洛神花香草飲等多款加值商品。

土肉桂則含有多種機能性成分,極具開發潛力。花東山區是種植土肉桂的理想地區,已有許多原民農友投入種植,產能逐年提升。爲了即時提供在地原民土肉桂應用發展的技術支援,產業技術司運用「成分分析技術」及「風味組成分析技術」,協助業者找出花東地區土肉桂與錫蘭肉桂的成分差異,並提供食品加工建議,開發出米香系列產品,多元化土肉桂的應用,提升消費者購買慾。

蘭嶼是達悟族的居住地,也是臺灣原生蝴蝶蘭的發現地,距離臺東約90公里,近來以觀光旅宿產業爲主。由於島上產業有限謀生不易,多數族人紛紛遷往本島居住,導致當地文化及特色植物逐漸消失。自2022年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協助在地產業發展,以蘭嶼黑小米、蘭嶼酸橙和蘭嶼樹杞爲特色原物料,導入機能成分分析技術,開發出黑小米米香、蘭嶼酸橙精釀啤酒和蘭嶼樹杞果乾等商品,並在蘭嶼島上以限地銷售的模式進行,創造屬於真正在地的伴手禮商機。

(作者是東部產業技術跨域應用及環境建構計劃計劃主持人及計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