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測-高空氣球多元發展應用 不容忽視
相較低軌衛星,高空氣球其製造成本低廉、且具容易生產等優勢,可望延伸應用至商業用途。圖爲大陸北極科學考察隊釋放高空氣球,觀測極地氣象的作業畫面。圖/新華社
近期高空氣球作爲地球探測或無線通訊的解決方案躍上版面,關鍵在於若能有效控制氣球的穩定度與航向,有可能達到低軌衛星部分功能,又不需要花費生產及發射成本,可謂是「超低軌衛星」。
Google於2013年啓動了Project Loon計劃,該計劃專責研發高空氣球通訊器系統,希望能爲偏遠或緊急情況進行通訊。2017年也確實于波多黎各使用高空氣球協助當時因天災受損的通訊。後該計劃於2018年獨立成立公司Loon,期待能獨立營運並開始商轉。直到2021年考量營運成本及低軌衛星的市場侵蝕,Google停止該計劃項目。然將近九年的研發技術,仍有部分技術與專利值得參酌,例如遠距通訊、無人載具控制等。
■關鍵在於通訊與軟體控制
觀察Loon的專利分佈,Loon於專利揭露了高空氣球的製造方法和工具,意即透過專利研讀甚至有機會製造出氣球本體。但進一步發現其關鍵技術並非都是氣球製造,而涉及兩大重要類別:一爲氣球控制相關技術,例如如何讓氣球依據氣候、氣壓、溫度等,飛行到適當的高度等。另一則爲氣球通訊技術,例如氣球與地面通訊、多個氣球運行的整合運算等。因此,除了氣球本體外,仍需導入前述技術,才能讓氣球飛到指定地點、透過感測器蒐集資料、將資料進行初步運算,最後順利將資料傳回終端成爲有用的情報,要完成任務缺少任一個環節都不行。
雖然Loon已不再研發高空氣球,但九年間所積累的核心技術仍提供後續的不同的應用發展基礎,過去也嘗試相關通訊技術應用在高空通訊平臺(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 HAPS),可裝載於氣球、飛機或飛艇上,讓HAPS承擔地面與衛星的中繼站,串接地面與衛星間的資料交換,提供更有效率的網路服務。不過,隨着5G或6G技術標準和產品的發展,以及低軌衛星市場的的迅速擴張,HAPS的需求可能隨之降低。
Loon仍有其他技術被看好,例如其中的專利涉及的通訊技術「自由空間光學訊(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FSOC)」,可將其光通訊應用導入印度與非洲偏遠地區,透過高速降低傳統光纖鋪設成本,以及光纖的輔助傳輸設備。另外Loon研發的氣球間的通訊技術也被Google所投資的新創公司Aalyria汲取開發,期能應用於較複雜的通訊網絡,例如衛星、飛機或船支間的通訊。這些特殊或加強應用,也維持技術的持續發展。
■藉由專利持續研發與創新
整體而言,相較於低軌衛星,高空氣球或許有部分優勢,包含其製造成本低廉,容易生產,若從Loon或其他高空氣球的專利可以獲取這些關鍵技術,持續製造出能橫跨大陸的高空氣球或無人飛行器,是很有機會的。當產業多關注低軌衛星的同時,也可多瞭解高空氣球的優勢與特點,確保有延伸的應用及商業機會。
此外,企業在進行新技術或新產品的開發,若不希望從頭到尾內部自行開發,藉由專利資訊的調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續創新,可縮短研發時程和降低成本,不失爲提高競爭力的方法。反之,若企業本身擁有高度的研發能力,是否需要將所有機密或技術都利用專利揭露出來給競爭對手知道,這可能在專利申請佈局時就需要從商業營運面來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