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展店已非首要目標 餐飲業現3新趨勢

臺灣餐飲市場近趨飽和、競爭愈趨激烈,使餐飲業營運策略因此轉變,大量展店已非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目標。同時,在疫情衝擊及外送趨勢成形下,餐飲業者發展策略上亦出現3大趨勢,除強化數位化佈局、提升外送外帶比重外,開設街邊店的可能性亦再度提高。

經濟部統計處統計,臺灣餐飲業2020年前8月營收5100億元、年減6.7%,衰退幅度較前7月8.1%收斂,主要受惠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暑期旅遊聚餐旺季、振興券刺激消費,帶動餐館飲料店營收回升,使整體餐飲業單月營收自7月起恢復年成長。

其中,8月餐館營收628億元、年增4.7%,飲料店88億元、年增0.2%,僅外燴及團膳承包業21億元、仍年減40%,主因邊境管制衝擊空廚營收。累計前8月餐館營收4269億元、年減5.6%,飲料店636億元、年減3.1%,外燴及團膳承包業195億元、年減31.2%。

投顧法人指出,由於國內餐飲市場近趨飽和,連鎖店成長有趨緩現象,且連鎖品牌亦朝M型化發展,中大型連鎖品牌採多品牌策略,並積極調整分店經營效率深度評估商圈展店飽和度,藉此提升市佔率。中小型單一品牌則着重於成本效益分析,展店更爲保守。

在市場近趨飽和的紅海競爭態勢下,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客戶體驗,以及強化制度化系統化標準化管理,已成爲臺灣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的營運主要策略,力求先確立商業模式穩固再逐步展店,若市場反應不佳亦可減少損失,大量展店已非首要目標。

同時,疫情亦使餐飲業改變經營發展策略,出現外送外賣比重提升加強數位化佈局、展店形式再度轉變等3大趨勢。首先,因應外食需求提升,餐飲業者近年來以提高外送獲宅配服務比例,又以餐館及飲料店最明顯,自2018年的40.1%升至53.8%。

在今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時期,主要經營來店用餐的休閒服務餐廳(Casual Service Restaurant, CSR),紛紛推出便當或可外帶餐點、強化外送服務,以因應來客數減少衝擊。即便疫情已見趨緩,業者亦未因此中斷相關服務,以分散營運可能風險

其次,餐飲業者亦積極導入訂餐APP、餐飲管理系統,以強化數位化佈局、拓展銷售通路管道。據經濟部商業司調查,臺灣連鎖加盟業導入的新科技,以行動電商達46.7%最高、虛實整合約25.1%、行動支付約14.1%。

而餐飲業者亦因應「宅經濟」趨勢及零售業全通路化(Omni-channel)來臨,紛紛將休閒服務餐廳內的人氣餐點商品化、推出冷凍及常溫產品,並積極開發多通路上架銷售,藉此拓展館外銷售通路,盼進一步強化佈局觸角、降低營運風險。

最後,由於具集客效應、進駐籌備相對簡便等優勢,餐飲業過往積極進駐百貨商場開設新據點。然而,隨着外送服務蓬勃發展,加上百貨商場店抽成壓力較高、營業時間受限等因素,過往因租金人流考量而一度式微的街邊店,再度成爲餐飲業者考量的展店方式。

餐飲業者透露,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時期,百貨商場店遭逢的來客量減少衝擊普遍高於街邊店,且營運條件受限程度確實較多。雖不代表以後百貨商場店將因此式微,但若租金、位置等條件符合要求,依據不同品牌業態營運特性,開設街邊店的可能性確實再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