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子宮破裂」男嬰夭折 生產風險隨時可能發生...誰該負責?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貞岑 圖/pixabay

好不容易懷孕了,卻不幸碰上生產事故,什麼樣的補救方式,可以減少遺憾發生

近日新北市蘆洲發生醫療糾紛事件孕婦在生產時突然子宮破裂,緊急剖腹後仍救不回嬰兒,診所醫師院方涉嫌過失致死罪交保候傳,目前全案仍在偵訊中。

原本喜事變喪事,家屬必然悲痛傷心,但,子宮破裂沒有任何前兆可預防嗎?

「疾病快速多變到無法防範,不要把它想得太過簡單,」臺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提到,子宮破裂發生率雖爲2萬分之一,但實際上並非大家想像得那麼少見。「所在多有,加減會碰到,」陳保仁曾碰過連續3個月發生3起子宮破裂案例,其中有位孕婦,好不容易懷了寶寶興奮不已,產檢都很正常,但到了28周時突然發現寶寶沒了胎動,緊急手術發現子宮破裂,原來是孕婦子宮後壁的子宮肌瘤開刀舊傷口裂開導致,寶寶也沒能活下來。

「幸好沒有大出血,」陳保仁說,如果發生大出血,不僅是胎兒,可能連母親也保不住。他也提醒,子宮破裂較常發生在子宮動過手術,如子宮肌瘤手術、剖腹產等,或子宮結構本身異常,若產婦有上述狀況要特別小心。通常外力撞擊或碰到,「並不會造成子宮破裂,」他澄清迷思。

陳保仁也慨嘆,很多緊急狀況教科書上並沒有寫,有時孕婦脈搏、心跳、血壓正常,沒有劇烈疼痛、昏倒或出血,但就是會緊急狀況,令人猝不及防。

風險隨時都在,即使專業醫生也一樣,」他提到,有位國內產科前輩的女兒,嫁給婦產科醫師,在美國生產時同樣碰上子宮破裂的危急狀況,「懷孕過程的異常狀況,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了,而且是在美國大醫院生產,一樣有風險,」他說,生產風險一直都在,但也不必因爲一次跌倒就不敢走路,譬如一位婦產科醫師碰上太太第二胎生不出來、情況危急,他直接跳上產擡幫太太推擠壓肚子,結果小孩出來已經沒有心跳呼吸。可喜的是,之後太太又懷了第三胎,順利產下健康寶寶。

現代醫療技術及照顧進步,生產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不諱言,生產過程仍然存在不確定及不可預期性的風險,如同飛安事故。

「每件不可能的事情都是第一次發生之後,纔會有人相信。」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改編自美國發生的真實事件,睿智的機長在引擎失控短短208秒內,憑藉40年的經驗判斷,成功將飛機迫降河上,拯救了飛機上155名乘客及機組員的性命,被譽爲航空界的奇蹟以及英雄。但在光芒背後,薩利機長卻飽受創傷症候羣之苦,緊張、恐懼與自責,壓力大到連續數週失眠。

相同的,當生產事故發生,醫療團隊、患者及家屬,也各自承受了種種壓力。幸而在臺灣,多了點人性化的協助,由國家立法保障生產風險,讓醫生及產婦都能在安心環境下生育寶寶。

爲了保障女性生產風險,改善婦產科執業環境及人才招募困難,在婦運團體及醫界共同推動下,臺灣在2016年實施「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創下由國家立法保障生產風險的全球首例

條例內容包括產婦、胎兒及新生兒若不幸於生產過程死亡,或造成中度以上障礙,政府會提供最高200萬元救濟金。而且,政府會輔導醫院成立關懷小組,主動向產婦及家屬進行說明及關懷,另一方面也要求醫院檢討事故發生原因進行改善。

(圖片來源:pixabay)

衛生福利部在今年初也公佈「生產事故救濟報告」,自試辦到立法實施至今,共受理780件申請案件,審定總救濟金額爲1億3,080 萬元;因醫院主動關懷、探究事故發生原因,醫病關係改善許多,產科的訴訟鑑定案減少6成,婦產科住院醫生招收率也達100%。生產事故救濟報告也統計造成孕婦死亡案件當中,以羊水栓塞爲最大宗,佔6成以上,其次爲產後大出血、血管栓塞。

「生產急症難以預防,但出事了就要好好處理,」陳保仁提到,生產事故救濟對醫病雙方皆有助益,一方面能讓產婦及家人安心休養、儘早恢復健康;另外也能加強專業應變能力與危急處力,以增加救治成功機會,減少了很多婦產科的醫療糾紛。

※想了解更多生產事故風險救濟相關事宜,可利用以下資訊

生產事故救濟專線:02-21002092

衛生福利部生產事故救濟專區》https://www.safebirthtw.org.tw/

延伸閱讀:

隋棠38歲懷孕時仍踩飛輪! 破解5大孕婦運動迷思

同樣是產後,爲何華人得坐月子,美國人卻能大啖冰淇淋? 中醫師:養生要訣在4個字

凱特王妃產後當天出院 臺灣媽咪恢復體態靠「睡飽」

那英、袁詠儀當初若有它...就不會那麼痛苦 產後憂鬱症有藥可治了

生產時子宮頸開到8公分都還不覺得疼!孕期運動好處 專家告訴你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