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羣嘲的增程汽車,如今爲何風頭正勁?你絕對想不到的真相!
5年前,提到增程式技術,大家總是嗤之以鼻:
鑑於此,業界沒人看好這個方向,對於理想汽車的選擇,紛紛感到無語!
然而,五年後的今天,大家卻紛紛開啓了“增程化”的道路,幾乎大多數廠家都變成了“理想汽車”。
爲什麼會有這麼轉變呢? 從“人人喊打”到“爭相追逐”,增程汽車到底做對了什麼?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件事情!
提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還不是因爲消費者喜歡!”
說白了,消費者本身並不太懂技術,只要用着順手就行,至於背後的缺點,他們並不在意。
這番看法乍一聽沒錯,但問題是——在汽車技術選擇如此多元的當下,消費者爲何偏偏獨寵“增程”呢?
這顯然不是一句“消費者樂意”就能簡單解釋的。
深究其原因,我認爲最關鍵的一點在於:理想汽車把“增程技術”的應用做到了近乎完美。
譬如早些年雪佛蘭也做過增程車,從時間上看甚至比理想更早,但他們成功了嗎?並沒有。
理想汽車則不同。
他們發現消費者並不喜歡用油,於是果斷把電池容量做大。
結果一試才發現——消費者對這種模式毫無抵抗力。
因爲你用油再省,哪裡比得上用電呢?
關鍵是用電的體驗還很爽,既沒有噪音,還沒有震動,動力還很強勁——幾乎就接近完美。
於是乎,在“短途用電,長途用油”的口號下,理想 one一炮而紅,迅速打開了增程市場。
這個邏輯,其實和插混的崛起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因爲插混之所以能打敗“油混”,成爲目前市場的主流,核心原因也是電池變大了。
說到底,我電池大就能跑得更遠,動能回收更強,更省錢,動力更好…
你再精妙的設計,在我的“大力出奇跡下”,最終也只能敗下陣來。
所以,不少人才會開玩笑地說:
你別管我插混5-6年後電池衰減如何,我衰減到完全不能用了,無非是變成了一輛油混車,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當然,只論電池變大了,倒不至於將增程車帶得這麼熱。
要我來看,“冰箱彩電大沙發”還要分一半的功勞!
聽上去似乎不可意思,因爲就這玩意,太沒有技術含量了,還要分一半的功勞?
但事實來看,就是如此。
因爲消費者對這些“大空間+高配置”的東西向來就很感興趣,只是一直以來,都被合資車企壓制了。
說白了,在合資車時代,車企們認爲“中低端消費者”不配——不配擁有超大的空間,不配擁有更舒適的配置。
或者某種程度上,他們認爲:這玩意給普通車了,超豪華車型就沒辦法拉開差距了。
這不是“指責”,這就是現實!
因爲大家回想一下就會發現——20年前,甚至10多年前,我們真的沒有選擇。
畢竟,市場上的產品都是“按規矩來的”,普通人別奢望太多。
普通人買得起的車,就得接受粗糙的做工、侷促的空間,以及基礎到不能再基礎的功能配置。
車企們覺得,這樣才符合成本控制,也能維持豪華車的溢價能力。
但理想的出現,直接打破了這套“鄙視鏈”。他們告訴消費者:
誰說普通家庭不能擁有“冰箱彩電大沙發”?憑什麼這些東西只能服務於少數人?
我不僅能給你配上這些豪華車纔有的東西,還能通過更高效的增程技術,讓整車成本維持在一個小康家庭都能承受的範圍內。
這一下,消費者的慾望被徹底釋放了。
原來“大空間”不再是豪車專屬,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原來“高配置”也不是花裡胡哨,而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更關鍵的是,理想做這件事的時間點,剛好踩在了消費者的心理爆發期:
家庭結構變遷帶來的多功能需求,消費升級與對品質生活的嚮往,讓這套組合拳打得特別精準。
於是乎,增程技術就被帶熱了,大家紛紛開始追逐。
也正因爲7gg.miyoshiki.cn如此,增程技術成爲了家用 suv 的代名詞,與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直接掛鉤,紛紛被各大車企所效仿。
所以,與其說是增程技術的成功,倒不如說是“長期被壓抑”的市場需求,突然被滿足了。
所以,帶火了這個技術,帶動了這種車型,不是嗎?
總的來看就是,增程技術的成功,既是理想汽車對消費者需求把握的結果,也是市場長久壓抑後的一次釋放。
它用“冰箱彩電大沙發”打動了無數普通家庭,也重新定義了家用SUV的標準。
或許,這纔是消費者和市場相互成全的最好故事。
對此,大家是否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