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中國美術館之政協75週年畫展,名畫不少

中秋三天在山西風塵僕僕剛回來,就聽聞李少文老師的三幅九歌精品上展,小歪中飯都顧不上吃,立馬馬不停蹄去中國美術館。

恰逢國美在搞人民政協成立75週年書畫展,館藏13萬件藏品中,1.6萬餘件就是美術界政協委員們創作的,這次選出約200幅,不乏大師之作,足以令當代繪畫愛好者大快朵頤。同時還有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的畫展作品,我也不做詳細甄別,大家看畫就好。

畫展時間9月9日-9月23日

徐悲鴻的馬、潘天壽的鷹、李苦禪的鷹、吳冠中的水墨風景,都被放在顯眼處。

劉開渠《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

劉開渠是著名雕塑家,他的技法融中西於一體,上世紀50年代初,他領導並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以及大型浮雕的創作。今年他的浮雕作品在國美展出了好幾個月。

吳爲山《神遇-孔子於蘇格拉底的對話》

張松鶴《魯迅頭像》

政協的徽標發出柔和的光韻

肖峰、宋韌夫婦《拂曉》

1949年5月27日的黎明時刻,上海即將迎來解放,戰士們經過多天戰鬥很疲勞了,規定不許入民宅,於是睡在街頭。欣賞時只覺崇敬、感動和心疼。陳毅首長正好站在黃金分割線上。一位小戰士趴在老戰士膝蓋上,睡得格外香甜。

阿老《南亞之舞》

阿老曾用名老憲洪,擅長舞臺速寫默寫,彩墨舞蹈人物畫《南亞之舞》是他的代表作。

畢克官 《滴水穿石》1989年

畢克官是漫畫家,我旁邊一對老夫婦對這幅畫讚不絕口,說構思很妙。我細想也是,水滴石穿現象既有趣,又包含教育意義。寥寥幾筆,把童趣和人生道理融在一起,特別是滴入孔洞的大水滴,還濺起小水花,令人會心一笑。

陳緣督 《鬆蔭撫琴圖》1942年

陳緣督是北派高手,參與過老水滸連環畫的,擅長人物,畫風清和、平正、淡雅。

程十發《雞》局部

這個雞頭畫法,很容易分辨出程十發的特點。捕捉的是動態而不是靜形,所以雞眼睛彷彿晃動眨巴。

程十發 《歡樂的潑水節》1957年,以下爲局部

50年代到雲南少數民族區域生活,給了他藝術生涯極大的靈感,甚至形成了他日後的“程家樣”,歡樂的潑水節就是其中記錄之一。

丁聰 《四世同堂》 1979年

丁聰的漫畫,有些恐怖的氛圍,每個人都是沒眼白,而且這幅全家福直勾勾的盯着前面,更是令人後背發涼。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1963年

董希文是畫《開國大典》《百萬雄師下江南》的著名油畫家,這幅千年土地翻了身也是他的代表作。他三次入藏採風,才能畫出這樣動人的畫面。

藏民從掙脫了農奴身份,正在歡欣地驅使犛牛耕地,犛牛昂首邁步甚是可愛,人、牛、以及遠處雪山碧空,陽光的投影,都構成了迎接春天的喜悅畫卷。

杜希賢 《涼山上》1983年

小歪個人偏好50-90年代的人物畫,所以在選品的時候也有所主觀篩選,喜歡那個時代人物畫中映射出來的的積極能量,傳神而向上。

杜滋齡 《雪域藏女》2011年

杜滋齡畫過《李雙雙》,這位藏女的皮膚黑如煤炭,還是畫出了清秀的感覺。

豐子愷《飲水思源》

豐子愷《種瓜得瓜》

馮遠《水鄉三月》2007年

馮遠最近給了遼寧美術不少支持,出了好幾本連環畫,有《上海的早晨》《黃英》等。

古元 《人橋》1948年

關山月 《綠色長城》1973年

關山月的家鄉在廣東陽江,原本屬於風沙帶。建國後在綠色中國號召下,風沙地植滿木麻黃樹,於是形成了林濤海濤共鳴的景觀,特別是中景的森林,如層層疊浪。還隱約見到一些巡邏民兵,對於海防有自然、國防兩大寓意。

韓書力 《MZX派人來》1979年

韓書力以畫西藏題材聞名,他的《邦錦美朵》曾獲獎,也是連環畫原稿展的常客。

這幅大畫我原本沒看明白,忽然聽到旁邊有個媽媽在給她女兒解釋:“你看有的人開心,有的人不開心”。我一下子明白過來

這幅羣像圖,表現的是代表來藏,有人歡喜有人憂的場面,只不過大部分是喜悅,表示熱量歡迎的。但偶爾在陰影處,不起眼的地方,有些人就笑不出來,大家可以仔細看局部。

黃永玉 《我的祖國 我的人民》 2003年

上次沒趕上黃永玉的展,這次能看到一幅略作彌補吧。太難理解,這一身白衣白帽,是不是醫務工作者?背後冷色系的背景透露出邪惡,是不是2003年的SARS?

黃胄《趕集》1958年

黃胄喜歡畫維族人物,還有驢子,這幅趕集我覺得有點心疼驢子,這爺孫三人都騎在上面,且不說腳力是否夠,驢子屁股恐怕都不夠大。不過姐弟倆的表情爽朗輕快,很有美感。

姜燕 《考考媽媽》1953年

蔣兆和 《把學習成績告訴志願軍》1953年

上次民盟成員畫展,蔣兆和的流民圖震撼全場,這次他又以政協委員身份拿出幾份作品參展。

蔣兆和 《雙鴿圖》1955年

李可染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1963年

劉海粟 《黃山雲海》1954年

劉開渠 《犛牛》

劉開渠 《雪山月夜》1985年

陸鴻年 《山歌》1973年

齊白石 《獻壽》

宋雨桂 《花溪圖》1980 年

宋雨桂是山水畫大家,我曾介紹過他和郭德福合作的一本《盛京演義》。

孫志鈞 《白牛》

這幅畫包含哲思,牛馬是要進圈獲得安全感?還是爲自由離開圈子?

唐勇力 《大唐佳人圖》

王玉珏 《春來了》 1984年

我很喜歡80年代初那種頌揚時代新風貌的繪畫,藝術從技法上、內容上都迎來了春天,有一股昂然復甦的氣韻。

吳靜波 《結婚登記》1961年

對於吳靜波我瞭解不多,但收藏了兩本他的《漳河水》連環畫,此處少數民族登記結婚的畫面很動人,新郎眉目舒展,喜氣洋洋,新娘含羞轉身,但也掩飾不住喜悅之情。

吳作人 《畫家齊白石》1954年

伍必端 《夔門初霽》1973年

徐啓雄 《決戰之前》1984年,絹本設色

徐啓雄是著名工筆重彩畫家,這幅女排隊員上場前的畫面,摒棄了背景,用了很特殊的構圖,平中見奇,溫暖的色調籠罩全畫,體現出女排隊員團結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該畫在第六屆美展展出後引起熱議。

王迎春、楊力舟《太行鐵壁》1984年

姚有多 《草原之歌》1962年

這幅可以當做年畫去欣賞,草原上牧民聽馬頭琴演奏的畫面,每個人物都很生動,所以拍了細節。

六七十年代這樣的羣像年畫很多很多,只是能留存原稿欣賞的很有限了。

姚有多 《吉利圖》1993年

葉淺予 《扣弦而歌》1990年

葉淺予《拉卜楞之舞》

尹瘦石 《歸途》1956

於志學 《共謀增產大計》

同樣是羣像年畫,這個人看起來像是地主老財,牙齦都頂出來了,最爲矚目。

詹建俊 《高原的歌》1979年

這幅紅光震撼到我,彷彿天使降臨,聖潔的場面令人頓起肅然虔誠之心。

趙域 《紅旗》

馬場的馬兒膘肥體壯,當地相親喜氣洋洋。這幅畫名忘記記錄了,就當做草原養馬圖吧。

李少文《九歌》畫作前有不少人駐足欣賞

最後來到李少文的畫作前,已經擠了一堆人,看來都是識貨的,這組他當年研究生畢業時(1980年)的作品《九歌》引起了遊客的矚目。遺憾的是隻拿出來3幅,原稿是大約邊長40cm的正方形,不算大。

《九歌》組畫選三

李少文《大司命》

這個大司命類似閻羅王,執掌人的生死。整幅圖多用大塊黑色,色調昏暗,神秘而冷峻。整個黑袍的末端旋轉到無限浩瀚時空中。周圍跳動的小綠鬼,發着癲,匯入無限夢魘中。

另外也費了不少青綠色(吉翠),我們還能看到青銅器紋樣,大司命下方駕車小龍,雲紋,都顯露出別緻精美的裝飾感。

李少文《湘夫人》

湘夫人構圖對半裁開,下方是翠綠的岸,上方是水天一色、霧氣迷濛的湘水。而回望湘水的湘夫人背影主輪廓線形成了第二層的對角線構圖。遠處是龍舟,甚至最遠方還有湘君的龍車隱約可見。

李少文《雲中君》

雲中君對應雲神,君一般是稱呼男神,這裡李少文將他塑造成女性樣子,可能是爲了呼應原詩的描述:她沐浴蘭湯身飄香,安居在雲間殿堂,神光燦爛,氣宇軒昂。畫面整體是柔和的淡粉色,質感獨特,晶瑩朦朧似珍珠。女神的長髮、飄帶隨空中的風四散飛揚,迴旋往復,形成了一種律動的美。細看身上的配飾瓔珞,金光燦燦。

李少文《金蘋果》2004年

還有一幅金蘋果,這個李少文後期作品,感染力就不太行了,人物也變得醜怪,達不到九歌那樣精緻美好。

畫展中收穫不少,雖然很多名畫網上,畫冊也能見,但一些細微的筆觸,羣像的細節,真實無損的色彩,都還是到畫展看原稿比較好。政協的75週年畫展明天就要結束了,明天有空的朋友還能抓個尾巴去看一下,小歪已經盡力將現場精品呈現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