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造假多年,*ST新海成爲今年首個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案例

3月18日晚間,新海宜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新海)的一紙公告震驚了市場。公告稱,公司已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下發的《關於新海宜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這意味着,*ST新海因涉及財務造假,將成爲2024年首個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據深交所的決定,*ST新海自3月26日起將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爲15個交易日,預計最後交易日爲4月17日。在此期間,*ST新海的股票將在深交所風險警示板進行交易,首個交易日無價格漲跌幅限制,此後每日漲跌幅限制爲10%。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將對*ST新海的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將正式終止上市。退市後,*ST新海的股票將轉入全國股轉公司代爲管理的退市板塊進行股份轉讓。

這一退市決定源於*ST新海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的虛假記載。2月5日晚間,*ST新海發佈的另一份公告中,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明確指出,*ST新海通過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虛增了銷售收入和利潤。證監會調查顯示,*ST新海與隋某力等人成立的子公司開展的專網通信業務實爲虛假銷售循環,無實物流轉,只是通過合同、單據和資金流轉來虛增業績。

由於財務造假的嚴重性和對投資者權益的損害,證監會對*ST新海及其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厲的處罰。除對*ST新海處以400萬元罰款外,還對其時任董事長張亦斌等多名高管給予了罰款和證券市場禁入的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背景下,多元化退市已逐漸成爲常態。專家分析認爲,只有退市“出口”暢通,A股市場才能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指出,交易類指標退市和財務類指標退市公司數量的增加,是退市制度不斷優化的結果。在“應退盡退”的基礎上,市場還應做到“應保盡保”,切實保護好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隨着退市新規的持續推進,A股市場的退市機制日益完善,多元化的退市標準正在逐步形成。除了財務類退市外,交易類、規範類和重大違法類退市等多元指標也在並行運用。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公司被強制退市或鎖定退市,其中包括*ST博天等因重大違法而被退市的公司。這表明,監管部門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爲的打擊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對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行爲將堅決予以“零容忍”。

國金證券等機構認爲,2024年A股市場的常態化退市趨勢有望繼續維持。隨着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執行力度的加強,市場競爭環境將進一步得到強化,優質企業將獲得更多資源支持和發展機會,而劣質企業則將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和退市風險。這將爲穩步推進全面註冊制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未來判斷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的過程中,除了關注傳統的財務類指標外,還應重點關注治理類相關指標。企業的質押比例、涉訴次數、擔保證券市值佔比等因素都可能成爲判斷退市風險的重要指標。同時,有股權激勵計劃的企業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營業收入並降低財務類退市風險,但這並不意味着其沒有其他潛在的退市風險。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