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輝/永遠都有可能的不可能,永遠都有不可能的可能
▲媒體生態千變萬化,化不可能爲可能。 (圖/jonny baker/flickr)
文/蔡慶輝
延續上週聊的,《端傳媒》的裁員掀起了港臺媒體圈一點點波瀾,最先報導這個裁員消息的《衆新聞》,衆籌了半個月達標僅一成;但臺灣這邊《風傳媒》用1億元買下《新新聞》,還有《關鍵新聞網》上月底獲得超過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近與資深主播沈春華合作開談話節目。
世事多變化,新媒體也一樣,永遠都有可能的不可能,永遠都有不可能的可能。
「優質內容的變現」、「流量的變現」,是兩個嚴肅的命題。優質,要優質到如何如珍寶般稀有且是持續性的渴望並又有足夠讀者的支撐才叫優質?如果用毒品來比喻,可能比較貼近核心思維並找出商模。而流量,又要大到如何如大湖般有豐富魚蝦蟹貝來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且能爭取足夠廣告量的流量?這不用比喻,大家都懂,但也都在找流量以外的邊緣價值或創新商模。
擷一段港媒的文字 … 由一衆資深新聞工作者籌辦的《衆新聞》近日亦發起衆籌,冀籌得300萬元支持網站營運,不過衆籌開展近20日,只籌得約一成款項;對於網上充斥免費資訊,總編輯李月華冀港人反思新聞資訊的價值,「如果大家永遠系咁嘅態度,邊個再去挖新聞?」https://goo.gl/7UrmVn
《端傳媒》在裁員後也發出低鳴 … 而我們深知,這關切的目光與其說是投向端傳媒,不如說,是投向「深度新聞在市場上能否存活」、「泛華文羣體是否真實存在」、「新媒體的營運模式」這幾個命題。https://goo.gl/oIhUcz
▲網路媒體充斥,改走付費閱讀,消費者是否買單?(圖/Brian/flickr )
《端傳媒》嘗試改走付費閱讀,一年299港幣,身在媒體圈的你是怎麼看?他能向百年品牌有百萬讀者的《紐約時報》看齊?我突然想到的是,如果一年3600元臺幣,一次訂5年,送一臺iPhone 8,如何?
大家常感慨,臺灣市場太小了,那麼香港市場呢?很多創業者都會想,如果當初我的模式去大陸做,一定會成功!我也不例外。但如果你野心夠大、視野夠廣,你忘記「網路無國界」這句話了嗎?可是偏偏這句話又害死很多人。
很多人都說《風傳媒》買《新新聞》是走回頭,這是從數位媒體的角度來思考,反過來從紙媒的角度來說,雖然趨勢在走下坡,但優質的品牌及內容還是有不錯的賣相,不管是「我只賣了1億元」,還是「我還可以賣1億元」。
而《關鍵新聞網》與資深主播沈春華合作開談話節目,在顏值高、年紀輕網紅氾濫的這個moment,這或許是個「智慧」的操作,跟《風傳媒》買《新新聞》有異曲同工之妙,逆向思考轉個面會不會就是正向?
我們不去評論今天聊的這四個近期發生的事情有多大的成功可能性,但在快速變化與演進的網路世界,過去別人失敗的案子今天換你來做未必不會成功,別人成功的案例你跟着做或許會有點機會;今天成功的當然也不保證明天還能持續,但今天失敗的經驗一定累積未來成功的能量!切記,永遠都有可能的不可能,永遠都有不可能的可能。
好文推薦
蔡慶輝/從知識到智識 臺灣有沒有可能?
蔡慶輝/五年後的網路新聞長什麼樣子?
●蔡慶輝,ETtoday東森新聞雲共同創辦人,現任社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