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悼!庚子年 胎死腹中的基金們
庚子年,向來多災多難,2020年也不例外。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忙着居家隔離、檢疫,連門都不敢出,百業蕭條,基金業、資產管理業也不能倖免。往年熙來攘往的說明會、客戶拜訪全面取消,已經讓國內資產管理業者感覺「壓力山大」,但最近在採訪過程中,聽到不少業者嘆道,疫情來襲還能咬着牙在夾縫中求生,然而,擾民又朝令夕改的政策,纔是真正壓垮業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舉例來說,近年中、小型資產業者賴以維生的「債券ETF、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就被金管會盯上,去年起連下兩道金牌「投信不可連續發行債券ETF與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債券ETF投資人要分散。」讓許多好不容易銷售漸有佳績、以爲看到曙光的業者,一支支新基金上市計劃被迫胎死腹中,必須另謀生路。
雖然金管會的出發點是爲了防弊、怕壽險業「包牌」風險集中、想保護散戶投資人,但其實「債券ETF投資人要分散(單一投資者持有ETF比重不能超過30%,施行一年多後又改爲50%)」的規定讓中小型業者備感艱辛,即使放寬後也不見得受惠,主要是國內壽險業者爲數不多且資金部位相差懸殊,一檔ETF要有2~3位壽險投資人難度高,讓許多中小投信大嘆法規變動頻仍、迄無寧日。
金管會要興利、要除弊、要考量產業發展、又要保護消費者,每個政策的決定都是兩難,但與其推出一些只能隔靴騷癢、治標不治本的政策,之後上路半年、一年後發現窒礙難行又朝令夕改、徒增擾民,不如大刀闊斧一次到位,推出更能釜底抽薪的政策、貫徹執行,纔不會讓臺灣資產管理業大者恆大、小者難以生存、境外基金紛黯然撤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