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價格戰,讓供應商慘了!

比亞迪價格戰的鐮刀,終於砍向了供應商!

近期,一封主題爲《2025年比亞迪乘用車降本要求》的郵件被曝光,郵件中顯示比亞迪要求其上游供應商從2025年起降價10%,爲比亞迪2025年的“大決戰”、“淘汰賽”做好準備。而在比亞迪之後,上汽大通也被曝出要求供應商降價10%,似乎新一輪新能源車價格戰正在路上。

對要求供應商降價一事,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微博上發文表示,“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我們基於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不過這短短的兩句話,似乎有三個漏洞,經不起推敲。

一是“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 比亞迪作爲國內新能源車行業的帶頭大哥,本身就是汽車行業慣例的制定者,更有能力重塑行業秩序、引領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本應該推翻不利於新能源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慣例”,結果卻居然反過來帶着整個產業鏈內卷,讓人不禁好奇,難道除了卷,真的沒有別的路了麼?

二是“我們基於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 在比亞迪身上,似乎聞着恆大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今年第三季度比亞迪應付賬款2375.2億元,相比期初增長了430.9億元,這些增長的應收賬款基本是來自供應商。然而比亞迪一邊欠着供應商大量貨款,一邊卻要求供應商再次降價10%,根本就不合理。供應商向大規模採購的大客戶提供折扣價的前提,一定是供應商仍然有利可圖並且能及時收到貨款。

三是“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對大多數比亞迪供應商來說,基本沒有和比亞迪協商的資格,只能被迫接受10%的降價。

對比亞迪、上汽大通來說,更應該去思考如何引導整個產業鏈健康發展,而不是“帶頭卷”,壓榨整個產業鏈的利潤空間。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