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銷量更可怕,寶馬真正的危機來了
寶馬涼透了。
近日,寶馬集團宣佈,第三季度銷量爲54.1萬輛,同比下降13%。其中,中國區銷量14.77萬輛,同比下降29.8%。
而且,寶馬是BBA裡面,最慘的那個。
奔馳三季度銷量爲59.5萬輛,同比下降3%,其中中國區市場下降13%;奧迪的銷量還沒有披露,但是,如果看上半年的話,全球銷量爲83.3萬輛,同比下降8%,其中中國市場下降2%。
也就是說,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市場,寶馬都是最慘的那個。當然,中國市場的表現更加慘不忍睹。
9月10號,寶馬給出的全年業績指引是,銷量由略有增加調整爲略有下降。但是,考慮到上半年全球銷量是同比增長2.6%,但三季度降幅是13%,如果四季度不能扭轉下滑趨勢的話,寶馬全年銷量同比下滑可能接近兩位數。
或許,寶馬需要再次下調業績指引。
不過,銷量下滑固然可怕,但是,對寶馬來說,最大的危機並不來自銷量本身。
那麼,百年寶馬,到底遇到了那些危機?
第一,管理層缺乏正視問題的勇氣,將銷量下滑歸咎於經濟衰退,而非產品競爭力的下滑。
以8月份爲例,歐洲市場的新車銷量同比下滑17%,累計38個汽車品牌的歐洲銷量同比下滑,不管是BBA還是豐田、雷諾、福特,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於是,在寶馬看來,既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那鐵定就是宏觀層面的原因。
儘管這個解釋不能說錯,但是,給人的感覺是,在爲自己的失敗找藉口,然後繼續心安理得的躺着睡大覺。
這麼說吧,寶馬缺少危機意識,也沒有拿出及時的應對方案。事實上,寶馬確實出現了誤判,否則,很難解釋爲何寶馬會有退出“價格戰”這種騷操作。
第二,在新能源車市場,寶馬的應對能力也非常有限,且不願意放低姿態。
爲了避免來自中國電動車的衝擊,保護本土汽車製造商,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坦誠來講,關稅確實能給我們製造麻煩,但是,也只是延緩我們進入歐洲市場的時間,大概是1-2年。
有一說一,寶馬並不是不重視電動車的發展,事實上,早在2011年,寶馬就成立了全新子品牌“寶馬i”,並在2013年推出了第一款電動車。但問題在於,續航短、配置低,但價格又特別高昂,被市場調侃爲“油改電”。
寶馬的問題在於,轉型的速度太慢了,並且掣肘太多,無論在理念還是技術、包括產品迭代上,都卷不過中國本土的新能源車企。另外,還有一點要提到,以動力電池爲例,整個歐洲盡心盡力扶持的Northvolt,目前陷入裁員、關閉工廠的漩渦中,整個歐洲沒辦法提供成熟且富有競爭力的供應鏈。
目前,寶馬儘管宣佈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但是,依舊不願意接受落後於國產品牌的事實,更不願意放低姿態求合作。
第三,寶馬的豪華形象,正在被取代。
今年8月,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均價是32.3萬元。跟年初比,由於“價格戰”的緣故,寶馬的銷售均價在不斷下降。
但是,隨着問界M9的大規模交付,鴻蒙智行的成交均價接近40萬元。也就是說,有華爲賦能的鴻蒙智行,無論是銷量還是均價,都超過了寶馬。另外,排在寶馬後面,還有理想、極氪和蔚來,銷售均價都在30萬元以上。尤其是理想,單月銷量5.37萬輛,在單週銷量上首次超過了BBA。
也就是說,傳統豪華品牌的BBA,用不了多久時間就會變成“鴻蒙智行、理想和蔚來”。
大家覺得,本來就電動化、智能化落後,如今銷量、均價又陸續被超越,百年豪華品牌的寶馬,還剩下什麼?更主要的是,10月以來寶馬在中國重拾“價格戰”,將面臨要銷量還是要價格難以調和的矛盾。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