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法院:涉老監護案量逐年上升,多因處理重大財產事務

涉老監護類案量逐年上升,多因申請處理重大財產性事務。

10月9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發佈老年人權益保護工作暨老年人監護案件審理情況和典型案例。通報顯示,涉老年人監護類案件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在全部監護案件中的佔比亦逐年提高。

據通報,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北京朝陽法院共受理涉老年人監護類案件1873件,每年案件數量分別佔當年全部監護案件數量的69.6%、73.6%、75.3%、72.1%,並主要呈現出“案件類型較集中,無實質性爭議案件多;案件申請人角色多樣,爭議案件矛盾突出;案件與老年人權益息息相關”等主要特點。

比如,從申請人的監護申請動因來看,71.1%的案件是爲處分被監護人的存款、房產等或辦理繼承公證等重大財產性事務;16.2%的案件是爲處理醫療、養老照護或保護其他合法權益;7.5%的案件是爲作爲訴訟主體參與其他民事案件。另有5.2%的案件是爲避免老人在喪失完全民事行爲能力的情況下,對外簽訂合同或處分自身財產,更好地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爲由提出的指定監護申請。

“這些原因直接涉及老年人人身、財產權益,妥善選任和指定監護人至關重要。”北京朝陽法院副院長王國才表示,朝陽法院在亞運村法庭成立涉老年人權益保障專業化人民法庭,對涉老年人監護案件實施集中審理,結合審理案件中發現的問題,走訪各類養老機構、街道社區,就如何全面履行法定監護職責、成年監護制度完善路徑等問題,與有關單位開展深入調研,系統分析總結,形成了《涉老年人監護案件審理情況調研報告》。

這一報告顯示,在老年人監護登記、監護管理和監護監督等法律制度上還存在空白或者不完善之處;在監護的落實和實施上,尚缺乏具體可操作的適用規範和指引,導致在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外,其他途徑的監護指定工作未能充分發揮作用。“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我們進一步系統全面完善有關監護的法律法規、制度規範和政策指引;也迫切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建立老年人監護的部門協調機制,實現政務銜接、政策支持、程序閉環、信息互通和業務協調。”王國才說。

亞運村法庭副庭長肖華林進一步表示,在監護機制的落實中還存在各方當事人對監護認識有偏差,缺乏監護監督機制,缺失監護登記、管理和公示等制度規範,民事行爲能力認定標準與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不相匹配等問題。

與此同時,意定監護、遺囑指定監護在實踐中也運用較少,普及率不高;在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被監護人處於無人照料狀態時,相關組織和部門爲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等尚不到位,臨時監護措施不及時,存在被監護人長期處於無人照料、財產等權益遭受非法侵害的情況。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涉年人監護案件辦理經驗上,亞運村法庭從要素式審判、規範化指引、解剖式調研“三向”發力,助推簡案快審、基層善治和矛盾源頭化解,推動快審提效與實質解紛同頻共振,涉老監護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縮短16天。

“近年來,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與朝陽法院亞運村法庭健全長效合作機制,共同開展老年人監護問題調查研究,優化監護關係確定的辦理流程,探索建立監護類案件綠色通道。”北京市老齡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孫立國介紹,除上述機制外,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啓動實施了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權益保護試點工作,組建了律師、社會工作師、醫師等專業服務團隊,整合多方各類公益服務資源,積極開展普法宣傳,爲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提供家庭法律支持、公益遺囑、委託代理、健康指導、醫療資源鏈接等服務,幫助無法定監護人或法定監護人無法履行監護職責的監護困境老年人,切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