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IPO風向標:重製造業、強調研發、鼓勵出口、青睞大券商

隨着成電光信、太湖遠大的成功過會,以及錦華新材、奧美森、創正電氣、精創電氣、酉立智能5家公司IPO獲得受理,標誌着北交所IPO已經全面恢復。那麼在新“國九條”的大背景下,北交所會歡迎哪些企業上市呢?

挖貝研究院總結出17個字:重製造業、強調研發、鼓勵出口、青睞大券商。

重視製造業,7家公司全部爲製造業企業,並且絕大多數均爲戰略新興產業;重視研發,創新屬性強,7家企業去年的研發費全部超過1000萬元,且5家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另外2家爲省級專精特新;鼓勵出口,北交所似乎有意支持出口型企業上市。最近新過會和受理的7家企業中,除了成電光信外,其餘6家均有境外業務。另外,7家企業的保薦機構,有6家是中大型券商,那麼這是否意味着大券商在逐步蠶食北交所承銷保薦業務,而小券商的機會越來越小?

共同點一:研發費用均超1000萬元、大部分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

一直以來,北交所都定位於服務於“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本輪IPO重啓後,這一定位被進一步強化。並且,北交所還以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創新型中小企業”。

從北交所最近的過會和受理情況來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可能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年研發費用超1000萬元。

在已受理和過會的7家企業中,有5家是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是成電光信、太湖遠大、錦華新材、精創電氣、酉立智能,剩下的奧美森、創正電氣也是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研發費用,以前曾有不少研發費用低於1000萬元的企業在北交所成功上市。不過上述7家企業,2023年的研發費用均高於1000萬元,最低的創正電氣爲1222.88萬元,最高的錦華新材爲4970.75萬元。

共同點二:均爲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

雖然過去北交所的上市企業一直以製造業爲主,但也有不少非製造業的企業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案例,比如軟件、交通運輸、建築、農業等行業的企業。不過在最近受理和過會的7家企業中,已經沒其他行業的企業了,全部是製造業企業。

而且,在製造業中,相比於傳統產業,北交所北交所似乎更加偏愛於戰略新興產業。因爲上述7家企業中,有5家是和戰略新興產業有關的。比如新能源領域的奧美森、酉立智能、錦華新材;特高壓領域的太湖遠大;軍工領域的成電光信。

另外2家公司業屬於高端製造行業,精創電氣主營業務爲冷鏈設備智能控制器、醫藥與食品冷鏈監測記錄儀、製冷熱泵檢測儀表及環境顆粒物檢測儀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創正電氣是以安全爲核心的防爆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業從事廠用防爆電器、三防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共同點三:支持出口型企業上市

在以往的IPO審覈中,如果企業有境外業務,那麼境外業務往往會成爲北交所審覈的重點。但挖貝研究院發現,目前北交所對於有境外業務的企業的態度可能已經發生了轉變,在新受理和過會的7家企業中,除了軍工領域的成電光信,其餘6家均有出口業務。

且上述6家企業中,創正電氣、精創電氣、酉立智能三家公司境外業務佔比已經超過了40%,成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特別酉立智能,2021年至2023年外銷收入佔報告期各期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爲 86.15%、 88.19%及 73.06%,是公司收入的絕對主力。

共同點四:大券商逐漸佔據主導位置

過去,小券商在北交所找到了其承銷保薦業務的突破口。不過,這一現象在新“國九條”出爐出現了變化。最近7家過會和受理企業的保薦機構有6家是中大型券商,分別是華泰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招商證券、浙商證券、國投證券(原安信證券),上述券商2023年營收均超過了100億元。僅有創正電氣的保薦機構爲信達證券,其排名較爲靠後。

那麼,這一變化是風向標還是偶然?大券商是否會逐步佔據主導地位,小券商市場份額是否會萎縮?後期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