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股逆市走強中國平安漲近2% 保險新“國十條”激活養老金融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今日,保險股逆市走強,保險板塊指數超1100點,漲幅一度達3%。

其中,中國平安(601318.SH)是漲幅最大個股之一,截至今日收盤漲近2%,收43.70元/股。

保險股的亮眼表現,一方面或源於險企陸續公佈的前8月“成績單”。今年1-8月,A股五大險企合攬保費超2萬億元,同比增長5.6%。受行業預定利率切換等影響,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5649億元、5156.78億元、3339.64億元、1302.8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5.9%、5.01%、4.06%、1.9%。

其中,中國平安在A股五大險企中保費增速最快,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1-8月保費收入6207.06億元,同比增長7.64%。

另一方面,就在保險業保費規模持續增長同時,我國保險業近期也迎來了新的“頂層設計圖”,即《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保險業新“國十條”)。

這是繼2006年“保險國十條”、2014年“新國十條”之後,國家層面指導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三份重磅文件,對保險業的中長期發展目標、風險處置、利差損化解、養老金融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目前,保險行業呈現恢復增長態勢,上半年保險板塊整體走勢良好。展望下半年,保險行業的高景氣度有望延續。開源證券在近期的研報中認爲,下半年上市險企淨利潤和NBV(新業務價值)仍有望保持高景氣度,中長期展望NBV仍較樂觀,分紅險增長、銀保渠道擴張和報行合一全面實施構成積極因素,CSM正增長利於營運利潤釋放增加,分紅穩定。

今年前8月,在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中國平安保費增速最快,實現保費收入6207.06億元,同比增長7.64%。

記者拆分平安集團各險種保費收入發現,多個險種均有所增長,壽險更是拉動了整體保費的主要增長。

具體來看,今年1-8月,平安財產險保費收入2110億元,同比增長5.32%;壽險保費收入約3846.29億元,同比增長9.15%;健康險保費收入約122.65億元,同比增長13.70%;養老險保費收入約128.12億元。

而從單月來看,壽險增長也格外亮眼。8月份,平安人壽實現原保費收入418.26億元,同比增長約38%。此外,財產險同比增長12.48%,健康險同比增長14.35%。

整體來看,中國平安前8月的保費增長主要受益於壽險增長。記者梳理髮現,1-8月,除平安集團外,其他四家上市險企人身險保費高增,拉動了整體保費規模擴張。據開源證券統計,僅8月單月,五家上市險企人身險總保費合計1363億元、同比增長47.5%,環比增長38.7%。

人身險快速增長的保費收入主要受益於,在同期低基數下,受行業預定利率切換影響,人身險企加大短期銷售力度,部分新單需求提前釋放。今年8月2日,金融監管總局向行業下發《關於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明確自今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將從3%下調至2.5%。

自此,保險業正式告別“3%”的利率時代,但這次留給險企的窗口調整期不到一月,上述《通知》下發後,險企紛紛緊抓停售前的窗口期,擴大產品銷售規模。記者注意到,各險企的保險代理人都在大力銷售即將下架的預定利率3%的人身險產品,“3%產品即將下架!”“最後10天”等保險推銷話術時常能看到。

而作爲前8月保費增速最快的平安集團,是如何快速應對產品利率切換等一系列市場變化的?

在今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後,中國平安聯席CEO郭曉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平安在進行產品結構設計的時候,就是以客戶需求爲基礎來進行產品設計,這就意味着當監管對預定利率進行調整時,我們要調整的只是產品定價,而不是產品本身結構,也不是產品與服務的匹配問題,因爲這些是在產品結構設計之初就已經做好了。”

除外部因素外,平安也在持續進行“4+3”壽險改革,其帶來的代理人規模企穩、產能提升等,也爲保費快速增長打下了牢固基礎。

從平安壽險改革成效來看,今年上半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爲223.20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平安代理人渠道依舊拉動絕對增長,新業務價值增長10.8%,人均新業務價值更是同比增長了36.%。銀保渠道、社區網格及其他等渠道貢獻了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的17.4%。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爲26.41億元,同比增速達17.3%。

總結來看,短期層面,產品預定利率切換激活了短期保費增長。從長期來看,隨着銀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調,疊加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產品易受資本市場擾動,2.5%預定利率的儲蓄型保險產品或仍具一定吸引力。

另外,保險業在經歷產品、渠道、人力等方面的調整後,保費收入延續正增長態勢,以平安集團爲代表的險企改革成效正在持續釋放。

除此次下調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外,近年來,監管頻頻引導保險行業降低負債端成本,這主要源於在資產端收益下行的背景下,保險業不斷加劇的利差損風險等。

爲引導行業從追求速度、規模向以價值、效益爲中心轉變,保險業新“國十條”於近期正式出臺。多個險企認爲,其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制度性基礎。

記者注意到,保險業新“國十條”着重強調要“提升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水平”,多項舉措都與養老金融相契合。

如,政策“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契合了市場對分紅萬能險的發展期待;政策鼓勵發揮“壽險家庭保障和財富傳承功能”,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鼓勵壽險公司全面擁抱養老金融藍海市場等。

保險行業與養老市場天然契合,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億人、佔比21.1%,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天,“有個安穩的晚年”幾乎是所有人最樸素的願望。近期,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策部署發佈,也讓更多人的醫療、養老、健康等規劃提上日程。

記者發現,平安集團早已注意到老齡化趨勢帶來的龐大醫療、健康、養老需求,平安高管層也不止一次公開強調,“做強綜合金融,深化醫療養老”是平安當下以及未來的戰略方向。

目前,平安集團憑藉“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的差異化優勢,不斷延伸服務觸角。例如,目前平安人壽與平安健康共同打造“保險+居家養老”模式,購買保險產品達標居家養老會員的客戶,將獲得相應的居家養老權益。

據悉,目前,平安集團已有超12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居家養老服務已擴展到64個城市;服務內容方面,有超600項服務內容覆蓋“衣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10大場景;平安還打造了4項團隊標準,服務前中後全流程監督,確保客戶權益。此外,平安內外部簽約的醫生數量也在持續增加,跟全國所有優秀的三甲醫院百分之百建立了合作關係。

與此同時,醫療養老服務也在持續賦能平安主業,尤其是壽險業務。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平安集團有28.6%的新增客戶來自醫療養老生態圈。在平安2.36億的客戶中,有超過63%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養老健康的服務,同時客均合同數接近3.4,客均合同超過4個合同的客戶在整個集團的留存率超過97%。

“保險+服務將是未來行業的改革方向。通過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保險帶來的收益和效果。另一方面,能夠讓保險更加有效滿足客戶需求,尤其是在醫療、健康、養老方面的需求。”郭曉濤接受採訪時表示。

另外,隨着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除依靠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養老“第二支柱”外,保險業新“國十條”也在鼓勵壽險公司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記者注意到,自首批個人稅收遞延型商養老保險啓動以來,平安養老險參與個人養老金的試點工作,近年來也陸續推出了多款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產品。

保險業新“國十條”提出要支持大型險企做優做強,這對包括平安集團在內的上市險企而言,既是機遇也是責任。在保險業新“國十條”出臺後,中國平安也公開表態,“堅持‘保險姓保’,迴歸保障本源,積極發揮保險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災減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