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成分越多越好」? 藥師:含量反而更少
▲保健食品「成分越多越好」?藥師提醒,含量反而變少。(圖/達志示意圖)
文/微笑藥師
每天受理民衆保健諮詢,對於成分標示不清這問題,微笑深深有感。於是本週微笑特意撰寫此文,提倡「看清成分含量」這問題。
一、看懂成分含量,明智決擇在食安風暴連環爆情況下,民衆在購買保健食品時,必須特別謹慎,尤其在目前自有品牌崛起的世代,「看懂」成分標示變成一門絕學。 舉個鮮明的例子,市售護眼產品的劑量標下,常隱藏着不爲人知的小秘密,如下圖主要成分標示,各成分萃取物都有標示含量,但卻未標明「濃度」。
例如預防黃斑部病變的葉黃素,大多萃取自金盞花,但如果成分僅標明金盞花萃取物30毫克,根本就不知道真正含有的葉黃素含量多寡。
改善眼睛乾澀及增加葉黃素吸收的魚油,如果僅標示魚油200毫克,也無法判斷實際Omega-3含量。再者,現在許多廠商提供花青素對於疲勞的改善,紛紛推出富含山桑子或黑醋栗的顧眼產品,但往往未標明花青素濃度,這更讓消費者盲然了,到底怎麼判斷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藥師提醒,挑保健食品一定要先了解自己身體的需求。(圖/記者周宸亙攝)
所以微笑藥師建議民衆,在審視保健食品時,不僅要看成分及含量外,更要看「有效成分濃度」。舉下圖爲例,明顯的標示應該爲山桑子萃取物 30毫克(花青素含量XX毫克,或者花青素25%等)、金盞花萃取物(含葉黃素XX毫克,或葉黃素20%),魚油200毫克(Omega-3含量60毫克,或Omega-3含量30%),這樣民衆才能判斷出保健產品可能帶來的保健潛力。
二、成分含量愈多,含量勢必愈少不少民衆挑選保健產品時,總希望成分種類愈多愈好。事實上,「如果一個產品的成分種類愈多,相對的,各種成分的含量就鐵定愈少!」爲什麼呢?例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拿一般膠囊可以添填1000毫克的物質(通常有特定比例必須添加賦型劑),如果該產品僅含三種成分,那扣除賦型劑,若成分均分,可能每種成分各300毫克。但倘若該配方共含10種成分,是不是一定有的成分多,有的少,甚至變成「樣樣通,樣樣鬆」的笑話。
所以微笑建議民衆,不是成分種類愈多愈好,配方有符合自我需求即可,並仔細審視自己需要的保健成分含量是否足量。
三、確定產品成分,符合自我需求這個問題或許看似愚蠢,怎麼可能有人不懂自己需求,但真的就天天上演!大多原因在於「廣告及媒體的置入行銷觀念」或以訛傳訛的錯誤觀念,例如「UC-II補充流失的關節液」、「酵素幫助排便」、「躺着也能瘦的減肥法」。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不瞭解自我身體的警訊」。
例如不少民衆有夜間抽筋的困擾,於是紛紛到藥局購買鈣片服用,但事實上身體會抽筋並一定是缺乏電質,也可能是電解質失衡或血液循環不佳或過度疲勞所致。所以購買保健食品前,請先諮詢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員,纔不會演變至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