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行人 北市試辦人車分流標線

臺北市交通局於淨寬2.4公尺以上的人車共道路段試辦「分流標線」,目前已繪製市府路、鬆德路等10條共近5公里路段。(張立勳攝)

臺北市目前自行車人車共道有316公里、人車分流路段共4.2公里,爲保護行人安全,臺北市於淨寬2.4公尺以上的人車共道路段試辦「分流標線」,目前繪製10條共近5公里路段。市議員建議,市府應先對專用道不連貫、障礙物多等基礎設施問題着手改善,並以顏色做人車區隔,也要考慮提升設置分流標線的人車共道寬度。

去年5月起,北市交工處對淨寬達2.4公尺以上人行道,畫設人車分流標線,以引導人車共道上的行人與自行車適度分流行進,透過自行車靠車道側行駛、行人靠建築側行走方式,減少人車衝突。

不過,有民衆抱怨,常有自行車騎士雖騎在自行車道側,但忘了騎在人車共道上還是要留意行人,以爲是專屬車道,騎得飛快常嚇到路人。

交工處設施科長黃俊翰指出,已完成市府路、鬆德路、復興南路、民權東路等10條路段畫設「分流標線」,年底前除將復興南路段加長之外,並將增加1條新路段達11處,北市交通局也會加強宣導人車動線分流,並持續觀察用路人使用狀況,瞭解民衆回饋意見,作爲後續政策執行參考。

黃俊翰提醒,自行車仍應遵循行人優先的原則,遇行人穿越或行走,自行車使用者必須禮讓行人。

國民黨議員李明賢認爲,分流標線有標示不清問題,部分自行車騎士經過卻未注意,可改用顏色區隔,若標線分流路段人流過多,也會導致人車爭道,目前淨寬2.4公尺人行道若再分隔成2道,可能壓縮行人空間,應考量提升設置標線分流的人行道寬度。

民進黨議員顏若芳指出,分流標線華而不實,不如先把基本功做好,包括自行車路網資訊、臺北好行App資訊不齊,自行車專用道鋪面色系未全數符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規定的紅色樣式,還有自行車專用道不連貫和障礙物多等問題,市府應先完善基礎,再思考精進措施纔對。

民衆黨議員陳宥丞說,終極目標還是希望可以落實人車分道的行人友善空間,階段性以分流標線做緩衝,雖立意良善但仍要有妥善配套措施,以顏色清楚區分增加識別度,也要落實宣導,讓民衆知道分流概念,避免增加糾紛和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