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超90%,九毛九,崩了!

2021年以來,旗下擁有網紅餐飲品牌“太二”酸菜魚的港股上市公司九毛九(9922.HK)股價便持續下跌,區間最大回撤超94%.巔峰期九毛九總市值超過500億港元,而今已不到40億港元。

與此同時,昔日“頂流”太二酸菜魚似乎也逐漸消費者拋棄,“槽點”滿滿。這一“網紅”品牌,或許不容易“長紅”。

太二的生意,難做了

衡量連鎖餐飲品牌經營情況的重要指標是翻檯率。近年來,太二翻檯率越來越低。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太二翻檯率是4.3,到了2024年上半年,降到了3.8,2024年第四季度,更是進一步下滑到3.0。

近年來爲了挽回頹勢,太二酸菜魚開啓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降價促銷,導致門店人均消費下降。

2021年太二人均消費爲80元,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人均消費降低至72元。

現在的太二,已經不復往昔爆火。

2024年8月,《中國新聞週刊》報道稱,有消費者發現,以前動輒排隊就得花一兩個小時,現在吃完了再逛個商場,統共才一兩個小時,吃酸菜魚不再是件聲勢浩大的事。

不僅不用排隊,太二酸菜魚甚至比其他餐飲門店更努力攬客。有意思報告走訪發現,在非用餐高峰的下午2點,其他餐飲門店幾乎已經處在午休的狀態,而太二酸菜魚門口依然有服務員在賣力吆喝,但凡路過太二酸菜魚門口的客人,都免不了被熱情介紹一番。

九毛九旗下包括太二酸菜魚、九毛九西北菜、慫火鍋等等,其中,太二酸菜魚貢獻的收入比重長期超7成。太二的經營頹勢,直接造成了九毛九業績承壓。

2024年上半年,九毛九歸母淨利潤人民幣7,229萬元,同比下滑67.47%。

陷入預製菜、食品安全風波

近來,太二酸菜魚負面不斷。

首先是預製菜爭議。

太二酸菜魚一直否認自己使用預製菜。

2024年7月,深圳新聞網記者致電太二酸菜魚深圳卓悅匯店,當被問到“太二酸菜魚是否是預製菜”時,客服迴應:“不是的,我們所有的菜品都是當天進行現場售賣,賣完即止的。”

不過,據《中國商報》2025年1月3日文章:

儘管太二酸菜魚一直聲稱是“活魚現做”,否認使用預製菜,但實際上,據相關行業人士透露以及相關行業報告顯示,太二酸菜魚大部分菜品通過集採的方式進行統一的供應管理,通過多地的中央廚房進行加工,包括魚片、酸菜、調味品等都是提前預製的原材料,門店只需進行簡單烹飪。如此一來,花費上百元吃的現殺活魚酸菜魚變成了半成品預製菜。

如果太二實際上是預製菜或者“半成品預製菜”,那相信很多消費者就很難說服自己選擇太二了。

原因很簡單,現在在電商平臺上,預製酸菜魚的選擇非常多。

如2020年成立的叮叮懶人菜,就是主推的酸菜魚預製菜。2022年全網銷售額突破8億元。

二三十元的酸菜魚預製菜價格比太二便宜太多了,至於口感,見仁見智,但顯然很多人不會願意排隊去吃一頓價格不菲的酸菜魚了。

然後是食品安全問題。

2025年1月,有報道顯示,太二酸菜魚因一門店因筷子上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

不可否認,目前九毛九遇到的困境還有餐飲市場內卷。

北京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規模以上餐飲業利潤總額爲1.8億元,同比下降88.8%,利潤率低至0.37%。

現在,不少餐飲行業上市公司都不好過。連海底撈這樣一貫“能打”的連鎖頭部企業2024年上半年都利潤下滑。

展望2025年,餐飲消費能否紅火起來呢?誰也說不準。

大環境不佳,加之消費者“用腳投票”,九毛九面臨的挑戰,或許越來越嚴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