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0%!“史上最大騙局”,崩了!

上市即巔峰,三年時間跌超90%;上市前業績高速增長,上市後立馬變臉,廣大投資者淪爲韭菜。

這家公司就是迪阿股份(301177.SZ)。

提到迪阿股份,很多非投資者不怎麼熟悉,但是,如果提到“男士一生僅能定製一枚”這句廣告語,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他。沒錯,迪阿股份是一家從事珠寶首飾的品牌運營、定製銷售和研發設計的公司。

通俗一點說,就是一家定製鑽戒公司。

2011年底,迪阿股份登陸資本市場,募集資金46.76億元,超募近34億元,是計劃募資的3.6倍。公司發行價116.88元/股,首發市盈率高達86.5倍,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很明顯,迪阿股份是典型的“三高”發行,即高募資額、高發行價、高市盈率!

最讓人不理解的地方是,上市之前,各路資本爭相追捧,導致公司高發行價、高市盈率,但是,上市之後,各路資本卻一鬨而散,股價連基本緩衝都沒有就單邊向下。短短三年時間,股價就跌到了17元附近,最大跌幅超過90%。

需要特別說明,迪阿股份的持股比例非常集中。

上市之前,張國濤、盧依文夫婦合計持有迪阿股份98.25%的股份;上市之後,儘管經過稀釋,兩人合計持股比例也接近89%。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爲,迪阿股份上市的目的或許就是爲了套現。

從分紅來看,這種猜想並非空穴來風。

2021年,迪阿股份分紅8億元;2022年和2023年,分別分紅4億元和2億元。乍一看,並無不妥,但是,過去三年,迪阿股份的股利支付率分別爲61.5%、54.9%和290%。

什麼意思?

以2023年爲例,迪阿股份全年淨利潤只有6896萬,但是卻分紅了2億元。所以,很多人認爲,在沒辦法減持股份套現的情況下,迪阿股份寄希望通過分紅實現“曲線套現”。

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迪阿股份經營業績的變臉速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2019年-2021年,迪阿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爲16.65億元、24.64億元和46.23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64億元、5.63億元和13億元,儼然是一家超高增長的優質公司。

所以,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點是,主打線下銷售門店模式的迪阿股份,是如何在疫情期間實現業績高增長的?按道理說,進入2022年後,公司的業績應該更加出色,但是,爲什麼會突然變臉?

2022年-2023年,迪阿股份淨利潤分別只有7.29億元和0.69億元,分別同比下滑43.98%和90.54%。今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0.33億元,同比下降38.56%。

大家覺得,這種業績的暴增和驟減,正常嗎?

關於業績下滑,官方試圖給出過解釋,主要將其歸咎於市場和消費者習慣的變化。市場方面,2023年中國鑽石產品市場規模下滑26.8%;門店數方面,2023年迪阿股份年內關閉門店184家。

但是,還是很難回答前面的疑問。尤其是,爲什麼市場變化會來得如此之快?管理層和機構到底有沒有事先預判?

再有就是公司的商業模式。

迪阿股份是輕資產經營模式,不涉及鉅額資本開支和固定資產投入。何爲輕資產?簡單來說,就是公司在有了訂單之後,再委託給外部廠家生產,公司90%的員工都是銷售人員。

迪阿股份是一家“既不掌握鑽石礦廠,也不掌握生產加工,而是隻專注於怎麼賣貨”的公司。通俗一點說,營銷是迪阿股份的核心競爭力,廣大消費者都在爲公司的鉅額營銷費用買單。

最後,投資者肯定還會問,迪阿股份會迎來反轉嗎?

我想說的是,消費者已經覺醒。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跟其他奢侈品不同,鑽戒的折價似乎更猛。另外,如果把鑽戒視爲資產的話,似乎黃金更加具有意義。最主要的是,儘管鑽戒被營銷鬼才賦予了特殊的情感價值,但事實卻是,鑽石本身早在100前就已經不再稀缺,更何況還有價格更低的人工鑽石。

在經歷了一輪無差別的上漲後,市場會逐步迴歸到基本面上。大家覺得,迪阿股份這家公司,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