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左右傾擺 戴翰泓的一座不倒屋

戴翰泓,《不倒屋》。(圖/非池藝術網攝。)

文/非池中藝術網

佔地近四公頃的寶藏巖依山傍水,是藝術駐村聚落,也於2006年被紐約時報評爲除101外的臺北特色建築。但寶藏巖曾是違章建築聚落,四公頃的土地有兩百多名住戶,八○年代一度面臨被拆遷的命運

寶藏巖要被拆遷的消息一被揭出,社運團體隨即開始運動、奔走抗議,認爲不能就此毀損古蹟。拆遷議題討論了十幾二十年,最後由臺北市政府將寶藏巖認定爲「歷史建築」,才宣告落幕。後來,藝術家開始進駐寶藏巖,這社區更開展出新的風味

寶藏巖的歷史演變,搖搖晃晃,卻始終不倒。這樣的感覺,讓藝術家戴翰泓於此次寶藏巖環境藝術燈節中,提出了《不倒屋》這件作品。《不倒屋》融合建屋不倒翁概念,在寶藏巖上建起了一座能左右搖擺的房子

屋子搖擺是種不穩定的感覺」藝術家戴翰泓說,這裡的房子結構不是很穩定,潮溼多雨,偶爾會漏水,在過去還差點被政府拆除。人們可以坐進《不倒屋》的中間,好像住在這裡般,想着寶藏巖於歷史洪流中,從違建到藝術村、觀光區之間的搖擺定位

晚間遠遠看《不倒屋》,是間發光的房子,沒有人在屋裡,它便安然座立在那發亮,有人進去,光點就開始擺動。在創作作品時,戴翰泓希望《不倒屋》的燈光晃動是由互動產生,而非藝術家直接賦予,想創造出較多層次的互動關係...( 詳全文:http://artemperor.tw/focus/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