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恆遞表港交所,或將兩年實現“A+H”股雙重上市

7月10日晚間,百利天恆港股IPO申請獲港交所受理,招股書正式公開。截至昨日收盤,百利天恆‎在上交所市值超690億元。這是百利天恆登陸科創板一年後二次IPO申請。如若順利完成香港IPO,百利天恆將成爲四川少有的“A+H”股公司。

百利天恆的母公司爲四川百利藥業集團,由朱義博士於1996年創立。百利天恆從化學仿製藥和中成藥起家,經過多年的發展,轉型爲一家創新型研發藥企。

公司2010年開始戰略轉型,2014年在美國西雅圖創建了SystImmune公司,並先後建立起SEBA雙抗、HIRE-ADC、GNC多抗平臺,隨着臨牀進展,重心進一步聚焦到ADC。

十年來,百利天恆構建起了ADC藥物研發平臺,研發了包括BL-B01D1在內的已進入臨牀階段的6個ADC創新藥物管線,並已開展了約60項臨牀研究,其中包括9個後線3期臨牀及13個一線2期臨牀;公司還搭建了創新多特異性抗體藥物研發平臺,研發包括GNC-077在內的已進入IND或臨牀階段的4個GNC創新多特異性抗體藥物管線,並已開展10項臨牀研究。

公司在化學仿製藥和中成藥業務板塊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業績支撐,並藉助這些業務帶來的穩定現金流支持創新生物藥的研發。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百利天恆的收入主要來自藥品銷售,主要售予第三方經銷商。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個月,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許可費收入,即於2024年3月根據全球戰略許可及合作協議收取自BMS的首付款的一部分。

根據招股書介紹,百利天恆短期內的首要任務是在與百時美施貴寶進行全球戰略合作後,進一步加快BL-B01D1在中國及全球的臨牀開發:(i)積極推進BL-B01D1與PD-(L)1聯用在一線取代化療,覆蓋PD-(L)1現有的一線實體瘤適應症;(ii)積極推進BL-B01D1與TKI聯用,覆蓋原TKI一線適應症標準治療方案;(iii)積極推進在BL-B01D1已表現出積極療效和良好安全性的十餘種上皮源性腫瘤的後線、及新輔助/輔助治療適應症的BL-B01D1開發。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百利天恆的營業收入分別爲912.07億元、10.13億元和7.97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9774.23萬元、3792.29萬元和-9999.13萬元。到了2022年,虧損進一步加大,營業收入實現7.03億元,淨利潤爲-2.82億元。2023年,百利天恆實現營業收入5.62億元,歸母淨利潤-7.80億元。

對於2023年的虧損,百利天恆表示,2023年業績虧損,主要因爲報告期內臨牀三期開展,繼續投入臨牀前研究及臨牀試驗研究,公司研發費用持續增長。百利天恆此次赴港二次上市,目的之一是爲了深入推進EGFR×HER3雙抗ADC項目BL-B01D1以及其餘多款潛力藥物的後續研發。當然,除公司經營戰略外,未雨綢繆,或許是百利天恆此次港股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招股書,百利天恆2022年研發投入3.75億元,2023年研發投入7.46億元,2024年前四個月研發投入3.34億元。隨着多項後續臨牀的開展,以及共擔BL-B01D1的海外臨牀開發費用,預計研發投入仍將快速增長。

百利天恆預期BL-B01D1將於2026年或之前向中國NMPA提交首個適應症的NDA申請,最早於2028年向美國FDA提出首個BLA申請,在未來的三到五年,BL-B01D1將陸續在中國、歐美及其它市場提交更多適應症的監管審批申請。除BL-B01D1外,該公司將努力推動其它ADC及GNC多特異性抗體的臨牀開發,通過全球臨牀研究形成強大且豐富的ADC及GNC研發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