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11人吃河豚中毒癱瘓 來看如何正確吃河豚

本站旅遊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俄羅斯“LifeNews”新聞網10月26日報道,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個家庭主婦好友送來的河豚做了一道“美味”,這道“美味”使得享用的11人在共進晚餐中毒,全身麻痹癱瘓。

報道稱,並沒有人事先告訴這些受害者食用河豚的危險性。先感到不適的是女主人的丈夫,他的舌頭失去知覺,接着是臉、手臂和腿腳。此後其他10個家庭成員也都接連感到四肢麻木。

都說河豚有毒,卻有那麼多人拼死去吃?河豚有多美味?吃河豚的正確方法是怎樣的?看小編爲你解析

河豚有多美味:被稱“長江三鮮”,自古被推爲極品美食

“長江三鮮”之一

河豚,又名氣泡魚,古名:鯔兀(tóu tái),也稱魨魚,在江浙一帶稱小玉斑、大玉斑、烏狼等,在廣東一帶稱乘魚、雞泡龜魚,在廣東的潮汕地區稱乖魚,而在河北附近則稱臘頭。河豚魚味道極爲鮮美,與鰣魚刀魚並稱爲“長江三鮮”。一般於每年清明節前後從大海遊至長江中下游。

在中國,河豚魚有30餘種,口小頭圓,身體短而肥厚,有很細的小刺。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長達1米,重10千克左右,眼睛平時是藍綠色,還可以隨着光線的變化自動變色。身上的骨頭不多,而且背鰭腹鰭都很軟,但長着兩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蠣海膽等帶硬殼的食物。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製作頭盔。

西施肝”與“西施乳”的美名

2000多年前的長江下游地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屬地,吳越盛產河豚,吳王成就霸業後,河豚被推崇爲極品美食,吳王更將河豚與美女西施相比,河豚肝被稱之爲“西施肝”。人們品嚐河豚的習俗比當今日本人還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品嚐河豚精巢時,對其潔白如乳、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美妙絕倫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有人聯想起越國美女西施,於是“西施乳”就在民間傳開了。

第二頁:河豚有多毒

第三頁:怎樣正確吃河豚

河豚有多毒:中國《山海經》起就有記載,一小塊就能致命

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代,長江下游沿岸的人們就品嚐過河豚,知道它有大毒了。據悉,河豚體內含有的致命毒素氰化物的1200倍。如果這種美味的烹飪方法正確,那麼一切都好,但是任何錯誤都可能是致命性的:只消一小塊河豚就能導致一個成年人死亡。

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神經性毒素。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週期也有關係。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痹、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

第三頁:怎樣正確吃河豚

怎麼正確吃河豚:清洗乾淨並燒製“蘆根湯”以備解毒之用

如今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家是日本,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據說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不敢參加考試就逃跑了。

河豚一般養在池裡的,吃之前用網兜將河豚網出來,用小刀割魚鰭,切除魚嘴,挖除魚眼,剝去魚皮,接着剖開魚肚取出魚腸、肝臟、卵巢和腎等含劇毒內臟,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塊一小塊的放進清水中將上面的毒汁漂洗乾淨。洗淨後的魚塊潔白如玉,晶瑩剔透。

接着,將其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片,再將這些魚片擺成菊花仙鶴一樣的圖樣。吃的時候夾起魚片蘸着碟子裡的醬油和辣椒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豚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總之在食前,必須請有經驗的老師傅魚腹內臟揀清,洗淨,然後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覆燒煮,更燒得肉爛皮酥,方可食用。爲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魚前燒煮一鍋“蘆根湯”以備解毒之用。食用此魚,必須特別小心。

>>> 延伸閱讀:我們的編輯也有幸在東京吃過一次河豚,看看他的經歷分享吧[點擊查看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