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未來指向何處?沈南鵬、李飛飛及頭部公司創始人這樣判斷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我們看到一個交叉點正在興旺地發展,就是IT和BT(生物技術),其融合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刻。”在2021紅杉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峰會上,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分享了自己對AI醫療的看法。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並在醫療健康領域取得進展,人工智能結合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賦能新藥研發等應用場景不斷落地。AI醫療行業熱度提升,2020年我國AI醫療領域投資達到64.09億元,同比增長141.9%,就連騰訊、阿里、華爲等科技巨頭亦紛紛入局。
火熱的AI醫療未來將指向何處?《科創板日報》記者在紅杉醫療健康峰會現場注意到,頂尖AI科學家、投資人、AI醫療頭部企業皆分享了自己的思路。
斯坦福大學李飛飛:不是對人的替代,而是增強
斯坦福大學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聯席院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醫學院院士李飛飛教授團隊於2020年10月在Nature雜誌上發表名爲《Illuminatingthe dark spaces of healthcare with ambient intelligence》的論文,主題是利用AI傳感器和AI算法的“環境智能”來改善患者和臨牀醫生醫療服務。
“其實這項工作已經做了十年。我們醫療場景包含了太多了人類行爲(human behaviour),這在醫療健康這個場景中都是極其重要的。”李飛飛說,“這其實是一個特別沒被關注到的信息源。在醫療場景裡我們都在關注血液檢測、醫學影像、細胞信息,但是真正要讓病人達到最後要很健康的生活,我們還是要回到人的行爲。”
對於在哪些具體的醫療場景能夠得到應用及突破的問題,李飛飛表示,“我們一直致力於的不是對人的替代,而是對人的增強。我們在Nature期刊上介紹了很多場景,比如醫院的場景和住家的場景。”
李飛飛舉例,在美國ICU每年經費佔到GDP的1%,醫護人員壓力非常重,在美國ICU裡有很多程序是嚴格執行的,比如褥瘡,病人非常痛苦、醫療費用也會增加。最重要的是病人移動活動(mobility)這個點,當前測量mobility辦法是請護士在電子病歷裡記錄,但這是非常不準確和粗略的記錄,但如果利用AI智能的感知器,就可以做到24/7實時監控,這對病人的護理和醫療治療都非常重要。
此外,李飛飛還表示,與其他技術一樣,AI技術要擴大應用範圍,還必須要經得起倫理考驗。“一方面是推動技術,另一方面也尊重人性,尊重普世價值觀,而且這就是說讓科學它是創造福利,而不是去傷害到病人或醫護人員。”
頭部企業晶泰、數坤:看重差異化
從企業端的角度出發,不論是做AI製藥還是醫學影像的企業,都不約而同得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差異化”。
AI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溫書豪率先拋出一個問題,“像現在AI+醫療的研發確實是最熱的領域。包括騰訊、今日頭條、華爲都在招人工智能研發的人才,巨頭也對這些東西感興趣。面對全球的同行如何保持有競爭力以及差異化?”
對此,AI醫學影像公司數坤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馬春娥表示,最開始公司想的就是這個賽道到底應該怎麼做?臨牀的痛點是什麼?怎麼才能夠把價值做深? “我們從認知的角度出發,首先把器官數據化,在做心臟的時候就把心臟先數據化。之後再像醫生的診斷思路一樣,在一個結構裡面去找異常,然後再對異常做進行定量分析,最後寫出報告,這是完全符合醫生工作思維模式的。”馬春娥如是認爲。
“從臨牀醫生的角度來說,我們做出了差異化以及滿足真正的需求。”馬春娥說。
計算設計驅動新藥研發的星亢原生物聯合創始人兼CEO陳航表示,星亢原選擇了切入一些認爲未來最有廣闊前景的藥物模式,以解決不可成藥靶點問題。“我們選擇的藥物模式有生物藥和多特異性小分子等,比如,具體到抗體生物藥領域,我們做更有差異性的納米抗體、雙抗、多抗等非常需要計算來設計的前沿領域。這也是爲什麼說我們是計算設計驅動的新藥研發公司。”
AI製劑平臺METiS劑泰醫藥率先提出“建立AI驅動的製劑開發平臺”,將人工智能和高通量製劑開發技術深度融合,快速智能產生出更合理的製劑設計範式、更優化的製劑處方、更多樣的製劑形態,突破傳統制劑在開發模式下高度依賴專家經驗。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賴才達表示,“在設計分子的時候,大概有16個次方的分子設計空間,比如納米載體設計,所以在這個領域裡能做的東西是非常多的,產生臨牀差異化的產品是非常重要的。”
創新型CRO平臺藥研社創始人兼CEO孫美林則指出,AI在整個藥物研發路徑當中,它起到什麼樣關鍵的作用?“在臨牀階段的話,我覺得還是任重道遠的過程,現在還不到真正AI說如何革命和改造的過程。所以現在還是如何去梳理所謂的標準化、共有的體系過程,它還是需要一些週期。”
紅杉資本沈南鵬:IT和BT的融合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刻
談及對未來十年AI在醫療發展和應用的判斷,沈南鵬表示,“作爲投資人,關注的點其實跟做研究的科學家是一樣的——關注這個行業的大問題,包括它的終極問題,關注行業最大的痛點在哪裡,這是投到好公司的關鍵。”
沈南鵬認爲,在過去一到兩年裡,人工智能在新藥開發領域裡出現了多個平臺型的突破。 “我們看到一個交叉點正在興旺的發展,就是IT和BT,其融合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刻。從我們一直比較關注的網上醫療服務,再到AI在診斷、治療全流程服務中的應用,在新藥開發中的應用,這些都構成了整個醫療行業新的革命。”沈南鵬進一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