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年前的四川人怎麼生活的?資陽濛溪河遺址入選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0萬餘件遺存再現古人類生活場境!
1月3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也稱爲“六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現場揭曉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選項目及入圍項目。
資陽濛溪河遺址成功入選,成爲四川省繼稻城皮洛遺址之外,又一個斬獲全國考古大獎的舊石器考古項目。
此次評選競爭激烈,濛溪河遺址爲何能夠脫穎而出?
濛溪河遺址地形地貌及位置圖
Part01.
世界罕見
同時發現大量石器和動植物遺存
資陽濛溪河遺址
2021年9月,因洪水沖垮資陽和樂至交界的五一水壩及附近河岸,沖刷出部分烏木、動物化石等遺物,資陽濛溪河遺址因此被發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就此連續兩年展開搶救性考古發掘,並聯合國內外專家團隊展開多學科研究與文物保護工作,取得重要發現。
項目負責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所所長鄭喆軒介紹,濛溪河遺址位於資陽市,西距資陽人遺址約35千米。經光釋光初步系統測年,遺址距今約5萬—7萬年,處在現代人起源擴散的關鍵階段。
出土的尖狀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舊石器遺址往往因爲年代久遠,考古發掘時一般只能剩下地層或者石器,而濛溪河遺址出土了豐富的動植物遺存、發現了大量石器,是一處罕見的全要素舊石器遺址,在同期、同類遺址中前所未有。
出土的象牙
在濛溪河遺址發掘現場,遺址出土的編號文物堆得密密麻麻。2023年,遺址已出土石器、動物化石及碎屑10.5萬餘件,另有數以萬計的植物遺存和少量木器、骨器及其他遺存。
鄭喆軒介紹,“這些動物化石包括了象、犀牛、熊、牛、鹿、獼猴、魚、龜、蛇、蛙、鳥、豪豬、竹鼠等至少30多個種類,包含大中小、水陸空、食肉食草類等幾乎所有大類型的動物,顯示出古人類對動物資源的深刻認識和廣譜化的狩獵能力,是國內最早發現大規模水生動物遺存的遺址,最早發現鳥類和明確利用食肉動物的遺址之一。”
出土的犀牛下頜骨
植物遺存也十分豐富。遺址現場,多根倒臥的烏木體量巨大,看上去極具視覺衝擊力。研究人員對一根長達9.6米的烏木進行測定,發現其已有160年的樹齡。
工作人員還從遺址泥土中浮選出數以萬計的植物遺存,包括了30餘科的植物種子和果實。有意思的是,這些種子和果實以人類可食用範疇的爲主。
鄭喆軒介紹,遺址出土的種子包括了核桃、橡子等堅果類的殼鬥科,也有桃、葡萄等水果類的薔薇科,另發現有塊莖類的莎草科。其中,核桃是目前世界舊石器遺址中最早的發現。不僅如此,遺址還發現了比例較高的接骨草和筋骨草,是中醫中治療跌打損傷、舒筋活血的藥用植物,可能蘊含着藥用植物早期利用的行爲。
出土的核桃
鄭喆軒表示,植物的廣譜化利用以前被認爲是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纔開始。“但濛溪河遺址中大量植物遺存的發現,說明這裡的遠古人類對植物性資源已有深刻認識和利用,將極大地改寫史前人類對植物的利用歷史。此外,豐富的全要素動植物資源也爲深入瞭解當時的環境、氣候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材料。”
Part02.
價值重大
他們在骨頭上刻下了神秘劃痕
資陽濛溪河遺址
在舊石器時代,東亞地區的南方往往使用大的礫石石器,然而濛溪河遺址發現的石器具有不同特點:以特殊的硅化木作爲主要原料並加工成小型工具,是南方大石器世界裡的小石器,呈現出石器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和晚更新世人類文化的複雜性。
此外,遺址還出土了一定數量的骨器。其中一把可能是大型哺乳動物骨頭加工成的骨椎,可以明顯看出在一端修整出了銳利的尖端。
出土的骨椎
鄭喆軒介紹,針對石器的巖性分析表明,整個濛溪河遺址羣調查及發掘的石器超過95%是由硅化木作爲原料,是對單一特殊原料的強化利用。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看來,這種對原材料的利用非常難能可貴。“因爲濛溪河石器原料缺乏,當地基岩是疏鬆的砂岩,無法做成工具,古代人類就發揮聰明才智,把硅化木甚至動物骨骼和木頭做成工具,這些工具所體現的技術和文化,反映了當時的人類爲了適應本地環境資源條件,在如何獲取工具資源上所體現的智慧。”
最難能可貴的是,濛溪河遺址發現了大量人類用火、切割、刻劃、琢制等痕跡。
鄭喆軒說,考古人員在清理遺址時,在其中一個區域內發現了碳化的木頭和燒過的劍齒象上下頜,可能是遠古先民用火加工消費象頭的行爲。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燒焦的橡果,同樣推測可能和用火加工有關。
出土的部分炭化種子
如果說遠古人類的用火證據在距今約70萬年的北京人遺址就已發現,那濛溪河遺址發現了帶人工切割痕和刻劃痕的動物骨骼,則更加珍貴。
在出土的一塊熊趾骨上,可以看到切割痕跡,可能是遠古人類“敲骨吸髓”的分食行爲造成,同時,狩獵熊等大型食肉動物哪怕放在現代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爲,對熊以及象、犀牛等巨型動物的獵取反映了高超的狩獵能力和技術能力的進步。另一塊骨頭則可以看到在3.5毫米長的距離內,出現了十餘根長短不一卻平行的劃痕;還有動物骨骼則出現了“X”狀劃痕。
研究人員認爲,在舊石器時代,遠古人類的採集、狩獵行爲主要是爲了滿足人類生存。如今濛溪河遺址出現的非功利性刻劃痕跡,極可能代表的是早期人類對精神世界的探索,應該是早期藝術的萌芽或者早期的象徵性行爲。據介紹,同時期的這種劃痕在亞洲甚至世界範圍內都極爲罕見,它們與用火痕跡等一起,爲研究遠古人類認知能力發展提供了珍貴信息。
出土遺存
專家聲音
資陽濛溪河遺址在哪些方面體現了重大價值?來聽聽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怎麼說——
非常震撼 非常少見
——王幼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非常震憾!濛溪河遺址大量植物遺存的發現和保留,在舊石器遺址裡非常少見,很容易讓人有穿越遠古之感,也能讓人想象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他們生活在小河邊,附近是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棲息着大象、犀牛、鹿等動物。滄海桑田,高大的樹木倒下了,留下大量樹幹樹枝,幾萬年的時光則讓動物變成了一塊塊化石……”這種場景在世界範圍內的舊石器考古中也不常見,所以未來這個場景怎麼保護還需要仔細考量。
是同一時段具有唯一性的舊石器遺址 可遇不可求
——高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濛溪河遺址因爲埋藏條件非常優越,保存材料之豐富和全面非常罕見。目前發現的舊石器遺址中,國內的雲南甘棠箐遺址以及國外的以色列一處遺址有類似豐富的遺存,但在距今5萬年至7萬年的這個時間段,這樣豐富的發現具有唯一性。尤其這處遺址因爲飽水環境下保存了大量植物遺存,很多遺址都不可比擬。這是一處埋藏於地下被封存的特定歷史時期的自然景觀和人類現場,可遇不可求;植物遺存對於分析人類對植物資源的利用能力、方式認知尤其對採集經濟的研究、對水生資源的利用同樣可遇不可求。這是一個多學科研究的非常珍貴的文化寶藏,也是天然的科學實驗室。
令人震憾 前所未見
——王社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濛溪河遺址琳琅滿目地展示了幾萬年前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它提供的信息是震憾性的,尤其是出土的植物資源很多前所未見,信息之豐富令人咋舌。
這是一處顛覆性的遺址
——陳勝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這的確是一處具有顛覆性意義的遺址。尤其是遺址發現了多個刻畫符號,有的刻得非常精細,爲我們研究遠古人類的非功利性行爲提供了珍貴材料。遺址也發現了魚骨化石,如果是人用的,意味着人類在幾萬年前就開始利用水生資源。在此之前,學術界往往認爲人類利用魚類從一萬年前纔開始。此外遺址還發現了有火烤痕跡的橡子,如果是人類的加工行爲,也將顛覆以往學術界的認知。種種新的發現如果能夠繼續研究得到確認,可以把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內容充實到完全出乎意料的狀態,非常了不起。
5—7萬年前的
資陽濛溪河人是如何生活的?
一幅長圖,帶你探秘
來源 | 川觀新聞 四川觀察
圖源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本文經“四川文旅廳”公衆號授權轉發
尋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觀
用腳、相機和鍵盤記錄地球故事
微信ID:xiaked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