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速率計費”的第一塊蛋糕誰來搶?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距離5G商用啓動已過去5個年頭。當前,我國5G基站總數已突破400萬個,基本達成“市市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的網絡服務能力,5G移動電話用戶滲透率也超過50%。今年5G-A網絡正式步入試商用階段,標誌着我國5G技術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伴隨5G技術與網絡的高速發展,用戶流量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然而,這種增長並未帶來與之相應的收入增長,反而加劇了運營商的財務壓力。一方面,用戶流量的快速增長導致網絡擁堵、帶寬緊張,降低了網絡質量;另一方面,由於競爭激烈,運營商不得不採用降價促銷等手段吸引用戶,導致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持續下降。這種“量收剪刀差、增量不增收”的局面,使得運營商在5G時代的經營面臨巨大挑戰。

由此可見,運營商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傳統的“流量計費”模式已難以契合用戶日新月異的需求,國外運營商已開啓對“速率計費”模式的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我國,目前還未有運營商對“速率計費”模式進行嘗試。在5G-A網絡試商用之後,5G網絡將得到極大的優化。對國內運營商來說,“速率計費”推向市場的條件是否已經成熟,是其制定下一步運營規劃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國外“速率計費”早已先行

“速率計費”是指將現有的移動5G套餐按照數據傳輸速率進行計費,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速率需求選擇不同的計費方案。這種收費模式在4G時代就已經被國外運營商採用了,那就是芬蘭運營商Elisa,此後Elisa又在5G時代進一步完善了這一模式。據瞭解,Elisa提供的5G套餐分爲多個速率等級,如300Mbit/s、600Mbit/s、1000Mbit/s等,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合適的套餐。這種收費模式不僅提升了用戶的網絡體驗,還促進了運營商的收入增長。財報數據顯示,Elisa在5G時代實現了收入和ARPU的“雙提升”,用戶離網率也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除了芬蘭的El i s a,荷蘭運營商KPN也在2024年第一季度推出了“速率計費”套餐,爲用戶提供更多選擇。KPN的5G套餐既包含基於速率的計費選項,也提供基於流量的套餐選項,這種雙重計費模式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最合適的套餐。數據顯示,引入“速率計費”模式後,KPN的移動服務收入顯著提升,同比增長7.8%,並新增了3萬後付費用戶,ARPU也實現了5%的同比增長。

此外,瑞士運營商Sunrise、英國運營商Vodafone、美國運營商Verizon等也推出了“速率計費”套餐。由此可見,國外運營商在5G計費模式上正逐漸從傳統的“流量計費”向“速率計費”等多元化模式轉變,這種轉變不僅滿足了用戶對於不同速率的個性化需求,也爲運營商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渠道。

國內“速率計費”需走出困境

國外運營商在5G計費模式上的探索與嘗試,爲我國運營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啓示。雖然國內運營商已在5G-A套餐定價上考慮了速率因素,但就我國目前的用戶需求和網絡條件而言,筆者認爲,運營商實施“速率計費”仍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雖然我國5G基站數量持續增加,但由於地域遼闊,很多區域的網絡覆蓋並不完善,且網速也是參差不齊,區域差異明顯。這就造成了“速率計費”的最大障礙,用戶購買“速率計費”套餐是爲了得到更好的網絡體驗,如果網絡覆蓋都沒到位,就更不用談速率了。

二是用戶通信消費水平有待提升。相較於國外用戶高額的通信消費,我國用戶的通信ARPU相對較低,如何通過差異化服務提升用戶的ARPU,是運營商“增量增收”的關鍵所在。如果用戶的通信消費能力上升到一定水平,那“速率計費”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是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難度較大。從“語音計費”到“流量計費”再到“速率計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讓用戶適應和消化。目前我國運營商暫時沒有推出“速率計費”套餐,用戶體驗幾乎爲零,只是在現有的5G套餐中增加了所謂的“5G網絡權益”,如聯通的5G優享服務、5G極速服務等。然而,這種服務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根本弄不清楚其具體內容,速率差異也並不明顯,因此,要想用戶爲之買單,難度可想而知。

運營商如何搶佔先發優勢?

在國內運營商紛紛開展5G-A網絡試商用之後,“速率計費”的熱度便居高不下,作爲“流量計費”模式的補充,我國已經具備推出“速率計費”套餐的條件,運營商應依據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順應發展潮流,儘快搶佔“速率計費”的先發優勢地位,不過也有一些方面需要留意。

循序漸進推出“速率計費”套餐

“速率計費”對國內用戶而言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運營商應當優先選取有需求的用戶以及符合條件的地域進行試推廣,例如高ARPU的優質用戶、有高速移動網絡需求的用戶(遊戲用戶、直播用戶等),以及網絡速率良好且覆蓋完善的城區。對於上述用戶而言,他們更易於接受“速率計費”模式下的高質量網絡服務和差異化用網體驗。

明晰“速率計費”的定位

“速率計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運營商的收入有提升作用,但是對大多數用戶而言,“流量計費”纔是目前最爲成熟和實惠的計費模式。運營商應該合理通過“速率計費”將用戶價值最大化,在滿足部分用戶需求的同時,擴大收益,提高用戶滿意度。

制定科學合理的“速率計費”模式

運營商應根據市場需求和用戶行爲,科學合理地劃分速率檔位,明確各檔位的速率範圍、價格以及包含的流量等資源。通過合理的檔位劃分,運營商能夠確保各檔位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化,同時又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在設定價格體系時,應充分考量市場需求、競爭狀況以及自身成本等因素,通過合理的定價吸引更多用戶選擇“速率計費”模式,同時又能夠保持盈利。

不斷強化對用戶網絡的服務管理工作

在推廣“速率計費”模式時,運營商應加強對用戶網絡的服務管理工作。首先,應明確告知用戶哪些區域能滿足其對速率的要求,以免用戶產生名不副實的感受。其次,應加強對網絡質量的監控和管理,確保用戶能夠獲得穩定、高速的網絡服務。此外,還應加強與用戶的溝通和互動,瞭解用戶需求和反饋,不斷優化網絡服務質量和計費模式。

變競爭爲競合,推動整個通信行業不斷髮展

在推廣“速率計費”模式時,一方面,運營商應憑藉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化等手段提高自身競爭力;另一方面,應強化與競爭對手的合作,共同推動“速率計費”模式的發展與應用。通過市場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持續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爲用戶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網絡服務體驗。

“速率計費”模式有望成爲未來通信行業的主流趨勢之一。面對5G時代的挑戰與機遇,國內運營商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通過持續探索和優化“速率計費”模式,提升自身競爭力,爲用戶帶來更加個性化的通信體驗。同時,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應給予支持與引導,推動“速率計費”模式的健康發展。相信在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速率計費”模式將爲我國通信行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本文刊載於《通信世界》

總第956期 2024年11月25日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