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有點疼

本文系本站新聞本站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道總有理】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許久沒什麼消息的58同城,再次因裁員置身輿論漩渦。

近日,多個媒體報道,有多名認證爲“58同城員工”的用戶在職業社交平臺脈脈上發文稱,58同城正在進行一波裁員,裁撤比例高達30%-50%,涉及各條業務線,賠償爲N+1。一位用戶表示,自己所在的TEG(技術工程事業羣)裁員比例高達40%。

而據多名58同城的前員工表示,公司其實“一直在裁員”,只不過是比例多少的問題。比如房產這塊,一名曾在安居客工作的前員工表示,“大概是前年(2021年),58同城房產線的業績已經做得很不好了,主要以安居客的房產線支撐,所以兩個大團隊就合併了,人員也減少一半。”

目前58同城的員工大約3萬人,如若按照30%-50%的比例裁員,波及員工或高達上萬人,這對任何企業來講都可以說是“傷筋動骨”,頹勢盡顯了。但似乎沒有人對此惋惜,微博、脈脈等社交平臺上,一網友調侃,“被裁掉的朋友,再找工作記得不要上趕集網”,獲得了高贊。

前段時間天涯社區無法正常訪問,互聯網由此掀起了一陣全民緬懷之風,而今58同城大裁員,輿論連同情都不願施捨了。

大裁員背後的全線敗退

據網上消息,58同城此次裁員幾乎波及所有部門。一名認證爲58同城員工的脈脈用戶“庫裡S”爆料,自己所在TEG部門裁員比例爲40%,也有部分項目組的比例在30%左右。另一位用戶“歐買嘎”則表示,自己所在的ABG部門裁員比例爲50%。

退市之初,58同城分拆出七大業務線:快狗打車、轉轉、鬥米兼職、58同鎮、58同城大學會、車好多以及由58到家轉型而來天鵝到家,後來經過組織架構調整,58同城將旗下的業務梳理成四大板塊:HRG(人力資源及職業教育事業羣)、LBG(本地生活服務事業羣)、ABG(汽車事業羣)和HBG(房產事業羣),除此之外,還模仿其他大廠打造了中臺模式,建立TEG(技術工程平臺事業羣)、BIC(商業智能中心)和商業產品技術部。

作爲PC時代的產物,58同城的商業模式是典型的靠流量賺錢。基於其在招聘、房產等核心賽道的流量根基,58同城憑藉資本手段又火速切入二手交易、代駕、家政、同城貨運、兼職等垂直領域,靠品牌優勢吃掉更多的流量,由此構建出一個不同業務線組成的、覆蓋本地生活方方面面的“龐然大物”。

而裁員,本質上是這些業務線在收縮,當聚焦於垂直細分領域的競爭者們紛紛涌現,在信息服務上做得更深、更好,58同城的流量逐漸被吞噬,它龐大的業務版圖隱隱有了全線崩潰的跡象。

先看二手交易市場,儘管二手電商平臺以閒魚和轉轉爲首穩坐第一梯隊,但閒魚與轉轉的差距越拉越大。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閒魚月活量爲1.15億,而轉轉同期月活僅有2828萬;市場滲透率上,2021年4月,閒魚以86.8%的市場滲透率牢牢佔據行業榜首,轉轉的市場滲透率僅爲12.4%。

58同城對同城貨運也給予了很大的期望,將旗下的速運業務獨立出來成立了快狗打車,並在退市後推動其獨立上市,但如今快狗不僅再難追上貨拉拉,可能連行業老二的地位都不保。

2021年,滴滴貨運上線後3個月,依靠補貼取得了日單量超10萬的成績。數據顯示,2021年滴滴貨運超過快狗打車,以5.5%的市場份額在線上同城貨運賽道排名第二,而快狗打車的份額爲3.2%,貨拉拉仍舊以52.8%穩居第一。幸運的是,去年滴滴大裁員,貨運業務恰好是重災區,此後逐漸收縮,快狗打車的威脅少了一些。

二手交易、房產、同城物流…其實不單單是這些流量較大的領域,58同城在一些消費頻次更低或偏小衆的細分市場,比如美甲、找月嫂、代駕等等,也逐漸失去了存在感,被本地生活服務的巨頭們取代。

隨着行業的頭部效應更加放大,市場上留給58同城的位置就更少了。

從信息到服務,58同城跨不過的坎

2015年,是58同城的高光時刻。在先後併購安居客、整合趕集網、收購中華英才網後,58同城一躍成爲我國最大的本地生活信息網站,姚勁波一時風頭無兩。而同一時間,美團與大衆點評合併,正式結束了熱鬧與瘋狂的“百團大戰”。

那時,或許沒人能想到這兩個明星企業就以這個時候爲分水嶺“分道揚鑣”,一個成爲本地生活服務的巨頭,一個被本地生活服務拋棄。

58同城不是沒有看到O2O風口所潛藏着的商業價值,它和百度一樣,試圖通過O2O模式把已經聚集起的流量進行轉化,因此,姚勁波在多個垂直領域瘋狂投資。據IT桔子2018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58同城在垂直領域的佈局企業超過50家,包括旗下自營的58到家、快狗打車以及參股的途家、e代駕、土巴兔、呱呱洗車、大蝦來了、美到家、點到等等。

理論上,58同城原本是最有潛力成爲本地生活服務巨頭的,最大本地生活信息網站裹挾着的巨大流量,爲其從信息切入服務提供了天然優勢,但爲什麼58同城在擁有了一大批“精兵強將”後反而一步步走向了衰頹呢?

這從美團和58同城的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團合併大衆點評後,大衆點評集中於信息彙集,而美團在信息供給的基礎上深耕服務,形成了從信息匹配到一站式服務再到交易完成的生態閉環。可以說,融合之後的新美團,成功實現了從“信息”驅動業務增長到“服務”驅動業務增長的轉變。

而58同城始終沒有擺脫以“信息”爲驅動核心的模式,在其拓展的新業務中也一直都固守着原來的流量思維,這導致它一次次錯過了互聯網風口,失去轉變的時機。

早在2015年收購安居客時,安居客算是一個領先的房地產垂直APP,可58同城將其收購之後並沒有在房產前後端鏈條中深入下去,只是把它作爲前端流量入口,繼續導流給中介公司,讓經紀人在網站上發佈房源信息。所以,當鏈家憑藉樓盤字典,以真房源爲核心競爭力,給了58同城重擊。

同樣的問題幾乎發生在58同城的每條業務上。如家政,天鵝到家對家政服務實行高抽成,可平臺在自身運營上卻採取輕資產的方式,除了營銷和平臺研發外,根本沒有在員工管理、線下渠道拓展、服務人員質量把控等方面採取相應舉措,提高服務質量;

如二手車,58同城曾經在二手車市場投入大量精力,先投資車好多、後收購優信金融,再結合自身的二手車業務,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交易鏈條。但持續的燒錢買流量,並未從根本上解決二手車市場信用體系不完善、信息不對稱、投訴率過高等問題,因此,這塊業務還是泯然於衆。

直至2020年,58同城宣佈要從“流量型”平臺轉向“服務型”平臺,進行自我革新,可是爲時已晚。

傷筋動骨難自醫

2020年,58同城在進行私有化之前,啓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組織架構調整,這次構架調整的最大特徵就是打造大中臺,重新對過去龐雜的業務線進行梳理。而更關鍵的是,這次大規模的架構調整是爲了配合公司的戰略轉型,即全力佈局服務,“從流量收入爲主的時代邁進服務收入爲主的時代”。

但很大程度上這次改變爲時晚矣,不單單是因爲58同城多個賽道上的業務被對手蠶食,而且還在於公司靠流量賺錢的方式已經走到了增長瓶頸。

財報顯示,2015-2019年,58同城營收分別爲44.78億元、75.92億元、100.7億元、131.4億元、155.8億元,增速呈現持續下跌狀態,分別爲185.11%、69.54%、32.62%、30.48%和18.56%,毛利率從2015年的92.8%下滑至86.4%。

而根據退市前的最後一份財報,2020年第一季度,58同城的營收更是同比下滑15%,其中會員收入爲8.16億元,同比下滑16.9%,付費企業用戶總數約270萬,同比減少20.7%。

此後將近三年,事實也證明架構調整固然一度給58同城的轉型帶來希望,可終究治標不治本,在過度依賴流量變現的前提下,公司根本無法圍繞服務形成一種完善的、健康的生態。相反地,每次組織架構的調整,還造成了公司內部的動盪,因爲這背後是上千名員工內部轉崗或離職。

以安居客爲例,此前58集團將旗下房產業務安居客、58房產、愛房、巧房,打包以“安居客集團”的名義衝擊港交所。根據招股書顯示,向房產經紀品牌、經紀人及開發商提供的在線營銷服務,2018 年-2020年收入佔比分別爲98.9%、96.3%、96.9%,而包括交易服務的其他收入佔比則低於4%。

這意味着對房產經紀品牌、經紀人或用戶來講,安居客只是一個流量端口,他們不願意將撮合之後的環節放在平臺上完成。一位房產領域某公司負責人表示,“即使我在它們平臺上成交再多,我都沒有感恩,但凡有辦法可以脫離它,我一定不會跟他合作。”

簡單來講,如果58同城想要從流量型平臺轉變爲服務型平臺,就必須要改變原本依靠流量粗暴變現的商業邏輯,這也是解決58同城虛假信息氾濫、重新贏得客戶和用戶信任的根本方法,而不是寄希望於架構調整,以此實現降本增效,緩和矛盾。

從目前58同城的舉動來看,姚勁波的重心顯然不在此,而是推動旗下業務獨立上市,藉由上市實現資本成功。

但互聯網或許遲早會拋棄58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