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他第三次出征太空!曾在高空經歷生死考驗 彈射逃生 還妙答CNN尖銳提問

時隔5年,中國將再度送航天員重返太空

今天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宣佈,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備份航天員。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於6月17日9時22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中)、劉伯明(右)和湯洪波三人組成。新華社

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湯洪波是首次飛行。

57歲老將的聶海勝,成爲繼景海鵬後我國第二位三探蒼穹的宇航員,他也是我國執行飛天任務年紀最大的宇航員。

家境貧寒,竟用兔子代交學費

1964年,聶海勝出生於湖北棗陽市楊壋鎮的一個村莊,家裡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家庭非常貧困,經常吃不飽飯,但家裡會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他讀書。

父母常常爲了幾元錢的學費犯愁,之後東挪西借。有時代替學費交到老師手中的竟是一隻兔子。

1981年初中畢業,全鎮只有聶海勝和另一個同學考上了縣重點高中——棗陽一中。學校瞭解到聶海勝家中的情況後,專門爲他申請了救助金。每年假期,聶海勝還去十幾裡外的堂兄家幫着搬木材、下地幹農活,一個假期能掙十幾塊錢,足夠交下學期的學費。

“童年的艱苦磨礪是伴隨我成長的寶貴財富,它爲學生時期圓滿完成學業,參軍後當好一個兵、當好一個飛行員和航天員,奠定了堅實基礎。”聶海勝說。

1983年高中畢業時,趕上空軍招飛,聶海勝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報了名,沒想到各項考覈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

離家到航校報到時,聶海勝像平時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在火車上,接兵的部隊幹部給每人發了半斤糖果,不一會兒就全化在了嘴裡。我是咀嚼着甜蜜走向部隊的,是部隊讓我這個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因此我也對國防、對軍隊充滿了感情。”聶海勝說。

生死考驗高空彈射逃生

在空軍第一航空預備學校學習期間,聶海勝的各門成績都很優秀,在同期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

生死考驗很快來臨。1989年6月13日,他遇到了自己飛行生涯中最麻煩的一件事。

飛機起飛11分鐘後,他正準備駕機向4000多米的高空衝刺,突然,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儀表盤上的轉速、高度迅速下降,地面指揮隨即下達跳傘指令。聶海勝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戰友”,他一次次努力,試圖挽救它。800米、600米、500米……飛機離地面越來越近,聶海勝無奈地拉下了彈射開關。

再睜開眼睛時,聶海勝躺在稻田裡,幸運的是,除了掉了一隻鞋,他渾身上下都好好的。

如果要是換個人,遭遇這麼大的事故,一般就不再上天,或者休息數月或更長時間再上天。但是聶海勝只休息調整了一兩個星期就重新上天。“當時的事發地就在江西撫州,我被救起後,到醫院檢查了下身體,定了定神,沒過多久就又上天了。所以我說,拼搏的人生最壯美!“聶海勝說。

入選神舟首飛梯隊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飛天的夢想,我有這個條件與能力去從事這個事業,實現這個夢想。”有一次,看越劇《嫦娥奔月》時,聶海勝對妻子說。

1996年,我國開始在全軍戰鬥機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聶海勝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並通過了體檢。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聶海勝成爲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這一年,聶海勝34歲,他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他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心理、航天環境耐力與適應性、航天專業技術、救生與生存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艱苦訓練

2003年10月14日,擔負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梯隊,出征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前來採訪的新聞記者見面。照片自左至右分別爲:聶海勝、楊利偉、翟志剛。新華社

2003年,聶海勝迎來了飛天的機會。他入選神舟五號的首飛梯隊,但直到火箭發射前一天下午,才最終確定由楊利偉執行首飛任務。聶海勝和翟志剛作爲備份,一直堅持到火箭點火的那一刻。

“楊利偉凱旋後,我緊緊抱住他,不禁喜極而泣。”聶海勝由衷地爲楊利偉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爲楊利偉是代表整個航天員隊伍去執行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太空生日

2005年那個秋季,41歲的聶海勝在神六飛行中度過了115個小時。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在神舟六號爲期5天的太空飛行中,費俊龍和聶海勝環繞地球飛行77圈,行程325萬公里,其間首次穿越軌道艙返回艙,順利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

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承前啓後的關鍵一步中,兩位航天員發送上百條指令準確無誤,操作上萬個動作無一差錯。

脫離地球引力後,人體會遇到很多挑戰。10月12日,神舟六號起飛9分多鐘後,飛船進入地球橢圓軌道,費俊龍、聶海勝進入失重狀態

“突然就產生了錯覺,身體彷彿倒了過來,渾身有一股難以言狀的不適感。”費俊龍說,他和聶海勝馬上意識到,這種狀態如果延續下去,就會導致“空間運動病”。能否克服這種感覺,不僅直接影響此次飛行任務的成敗,對下一步的載人航天飛行也有極爲重要的影響。

強迫設想自己是在模擬器上靜坐,竭力調動意志力,抵抗環境的束縛……幾分鐘後,他們就恢復了狀態。

電視上看着航天員平靜報告“感覺正常”的人們,有誰知道這四個字背後,感覺與意志那一番驚心動魄的“搏鬥”?

2005年10月12日晚, 再過幾個小時就要過農曆生日的聶海勝,在太空中聽到他的女兒聶天翔天地對話的方式爲自己唱起了“祝你生日快樂”。聶海勝在全國人民的眼皮底下,用手掌抹掉了眼角的淚水。

2005年10月12日21時33分,航天員聶海勝的妻子聶捷琳北京航天飛控中心與在神舟六號上的丈夫聶海勝進行天地通話。新華社

然而,正當神六訓練的關鍵時刻,2004年11月6日,聶海勝遠在湖北棗陽的母親突發腦溢血。匆匆趕回的聶海勝僅在家裡侍候了母親3天,就趕回北京,留下妻子照料老母。

對於個人和家庭生活上的巨大犧牲,聶海勝說:“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在祖國需要時,發揮最大的潛能”。

10月17日4時33分,隨着主持人的一聲“神六航天員已平安返回地面”,簇擁在電視前的人羣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大聲歡呼起來,聶海勝的親人更是激動不已。

聶海勝的弟弟聶新勝是位靦腆的小夥子,在整個直播過程中,他一直一言不發,身體微微前傾,盯着電視,直到此時,才放下緊張而焦急的情緒,輕鬆地嘆了口氣,眼角也不自覺地溼潤了。面對記者,他只是不斷地重複着“太高興了,很激動,很自豪,祝賀哥哥和戰友圓滿完成任務。我照顧家,讓他放心,好好工作。”他說,他會盡快把這一消息告訴因病重而未能收看直播的母親。

聶海勝的姐姐聶道琴當時告訴記者,“這幾天海勝在天上飛,全家人的心也時時刻刻跟着他。我們每天都看電視,母親每次看到有海勝的鏡頭,就激動得流淚。”

年近五旬,二度執飛

8年後,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聶海勝再次以指令長的身份率領神十乘組飛向太空

執飛神十時,聶海勝就已成爲我國飛向太空的最年長航天員。當時人們就有一個疑問:他還能飛嗎?

“飛行是我的職業,我的使命;無論將軍或士兵,都因使命而光榮。”聶海勝說,只要我還能飛,就要做好一切準備;只要任務需要,就當義無反顧。“誰說拿了一次獎牌的運動員就再也不參加奧運會啦?”

國外五六十歲的航天員多着呢!”聶海勝說。進入中國航天員大隊15年以來,他的各項訓練和體育鍛煉從未間斷。面對每一次新的任務,選擇一如既往——學習理論知識、苦練操作技能、參加乘組選拔,他入選了自神舟五號以來每一次任務的飛行梯隊。2005年第一次飛天以來的8年間,當他的普通同齡人經歷着正常的生理衰退時,聶海勝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骨骼代謝變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無法相比。

此飛天之旅,他完成了對操作精度要求極爲嚴格的,被譽爲“太空穿針”的手控交會對接。聶海勝稱,他沒事就練,交會對接就是兩千多次了。

2013年6月26日航天員聶海勝出艙。新華社

兩次出征太空,聶海勝這樣解讀自己的從容與自信:這是整個航天戰線的從容與自信,這份從容與自信來源於全國人民的關心和支持,來源於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也來源於載人航天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相信,隨着國家的發展,我們載人航天發展的步伐一定會邁得更加從容、更加堅定”。

應對CNN尖銳提問

2013年,“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搭載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人在太空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了自動和手動對接,還首次開設了“太空-地面”課堂。CNN也因此在報道中把他們稱爲“中國最出名的3名航天員”,並點出這是3人首次接受外國媒體採訪。

CNN官網報道。

2015年的時候中國邀請美國媒體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位於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並對“神舟十號”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名航天員進行專訪。

爲在太空完美完成任務,中國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完成成千上萬次的訓練,必須通過體能、心理和團隊測試。CNN記者於是拋出下一個問題:你們是超人嗎?

聶海勝說,確實,航天員的訓練是很艱苦的,但他們只是普通人,只是某些方面適合航天飛行。

CNN報道稱他很喜歡前兩年播放的太空大片《地心引力(Gravity)》。在這部電影中,美國女宇航員Sandra Bullock在失陷於太空後,經過種種困難最終乘坐中國神舟飛船才返回地球。聶海勝認爲,航天員都需要有Bullock這種堅強的意志。

聶海勝被問到的一個尖銳問題是,中國航天員不能直接與美國航天局合作,也不能參與國際空間站的聯合作業,是否對此感到失望?

這個問題的大背景是,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禁止美國航天局與“中國或任何中國公司開展任何形式的雙邊合作”,禁止美國航天局一切設施 “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此外,美國也拒絕中國參加有多國參與建設的國際空間站項目。

聶海勝如此回答:作爲一名航天員,他非常希望跟國外的宇航員一起遨遊太空,也期待有機會前往國際空間站。中國一旦發射自己的空間站,會歡迎國外宇航員訪問。

當被問到中國航天能否在未來幾十年追趕上美俄時,聶海勝說,美國和俄羅斯很早就開始了他們的太空計劃,是太空探索的先行者。中國的航天計劃不是爲了太空競賽或者試圖超過誰。

他說,太空探索是全人類的事業,許多國家正在發展太空計劃。中國是一個大國,也應該在這一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當被問到中國是否希望成爲最強的太空國家時,聶海勝回答說,“那當然啦”,他希望中國的航天工程“越來越好”,並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一起實現這個目標。

航天員初心使命就是飛天

今日被宣佈執飛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後,3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聶海勝說,時刻準備,接受祖國挑選,是我們始終堅守的信條。這些年,無論是經歷過飛行考驗的航天員,還是待命執行任務的航天員,都時刻努力着、準備着,絲毫沒有放鬆。在空間站建造和應用發展期,會有更多飛行任務,也會有更多年輕人有機會實現遨遊太空的夢想,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作爲航天員,我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可以說,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兩種狀態。只要祖國需要、任務需要,我們隨時會以最昂揚的鬥志和最充足的準備,迎接挑戰、履行使命。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網、襄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