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名教師卻評不上2個優秀?教育局放出名額,學校卻險交“白卷”

評職稱就像公務員晉升一樣,不是成績做的足夠漂亮就可以,還得有一定資歷才行(也就是教齡)。而作爲評級的三大因素,優質課、單項優秀證書、素質教育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而單項優秀證書卻也不是那麼好得的,得是在教師節期間,由各政府部門和人事部門聯合表彰的優秀教師、優秀先進班主任或者是先進教育工作者纔可以。可見這項證書也不是那麼好得的,要想評職稱要通的關也不少啊。

46名教師評不出2個優秀?教育局放出名額,學校卻險交“白卷”!

毫不誇張的比喻,教師對評職稱的追求就像錦鯉池的魚搶食一樣,場面極其激烈。畢竟一個學校有那麼多老師,多數老師的水平卻不相上下,但是給出的評級名額卻十分有限,競爭可不得激烈麼。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還真是如此,本以爲教師只要帶好學生、贏得好口碑就行,卻不想還得有單項優秀證書。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啊,不用想也知道這種證書給出的名額很有限,因此教師間的競爭也會很激烈。

卻不想輪到一所農村學校的時候,畫風突然變得柔和起來,教育局給出了兩個優秀教師的名額,學校卻險交“白卷”。莫非是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都不過關?還是教育部定下的要求太高,還真就都不是,看完校內老師的兩極化就都懂了。

縣裡的優秀教師評審標準共有4條,但是每一條看起來都不是在故意爲難老師,只要教師用心教學就很好達成。第一條就是要求教師在培養人才方面成績顯著,也就是考驗老師們的教學質量了,這是常規考覈條件。

第二條則是要求教師在提高、推進素質教育方面成績突出,這點其實也不難達成,只要教師是真正熱愛教育事業,按學校規章制度辦事,就能做到。第三點則是要求教師要在教研、科研、技術推廣方面有進展,乍一看很難,但這還是很好實現的。

畢竟只要有一兩篇能拿出手的縣級論文就可以了,最後一項則是對教齡及得過獎的教師做篩選了。可以說每一條標準都看似很嚴格,但其實也很好達成,教師只要幹好自己分內事即可。

那爲什麼該校46名教師還選不出2個優秀呢,原因就在於該校教師的年齡兩級分化太大,即45歲以上的,和30歲以下的。對於45歲以上的教師來說,基本都已經成功晉升爲副高了,即便那些沒晉升的也都具備了晉升條件,因此也不需要這種獎項了。

而那些年輕教師倒是也想要這個獎項,奈何年紀不過關,教齡不夠,因此也只能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最後該校也只能把這兩個獎項“硬塞”給兩名45歲以上,要評職稱的教師了。

農村學校出現這種情況跟教師心態有關係,與教學實力無關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代表農學學校的教學實力就一定很弱,這其實跟老師們的心態有很大關係。因爲教師編很吃緊,因此還是有很多教師願意紮根在農村的,畢竟他們拿副高職稱可不不如城裡的老師競爭那麼激烈。

此外還有鄉村補貼和生活補貼,他們也就滿足了,並沒有其他心思。但一些年輕教師就不一樣了,因爲嚮往大城市還是會盡量做調動,因此農村學校中很少能看見年輕教師的身影,這也是爲什麼有些地區要採取反向支教的原因。

筆者認爲,師範生要注意,編制內的調動並不如想象中的那名容易,因此不要想着先考農村的編制再往外調。此外農村學校也就是周邊環境不比城裡,其他很多方面也都做出了改進,因此也不要給農學學校戴有色眼鏡。

教師編已經飽和,學生如果還要學師範,需得是真心熱愛教育行業

眼看着每年都有那麼多優秀師範生畢業,同學們也該想到教師編已經飽和一事。因此再想報考師範類專業的學生就一定要是真心熱愛這個行業的纔可以,這也是因爲大城市不好考了,學生要做好考農村、鄉鎮院校的準備。

面對實際院校不理想的情況,學生如果不是真心熱愛該行業,那還真就吃不了這個苦。此外要想入職中學,還得是研究生學歷,可見教師這一行雖是鐵飯碗卻也並不好進,先淘汰掉的就是意志不堅定的人。

【筆者寄語】

剛踏入教育行業的年輕教師要注意,教師評職並沒有那麼理想化,不是各項條件都滿足了就可以。因爲名額有限很可能好幾年也輪不上自己,因此在落選時也不要氣餒,還是要整理好心態爲下一次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