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顆小行星命名 彰顯臺灣之光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中)表示,鹿林天文臺發現了800多顆小行星,其中40多顆的命名故事,收錄在《小行星的故事》一書中。(林志成攝)

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共發現800多顆小行星,其中100多顆已完成命名。中央大學昨天宣佈出版《小行星的故事》新書,收錄了其中40顆小行星命名(如雲門合歡山)的故事,期讓更多人認識宇宙天文的奧秘

命名故事 集結成書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探索星空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中央大學1992年在國內首創天文研究所,1999年在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前山設立了鹿林天文臺,規模雖不大,但藉由參與許多大型的國際計劃,展現出媲美世界知名天文臺的科學成果

中央大學說,鹿林天文臺位在2862公尺的高山,2002年發現第一顆小行星,之後在2006年至2009年大爆發,這段期間發現了800多顆,主要位於木星火星之間。現在要新發現小行星已非常困難。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規定發現者可爲小行星命名。鹿林天文臺發現的800多顆小行星中,有400多顆取得命名權,其中100多顆已完成命名。爲一顆小行星命名,少則花1、2年,甚至要5、6年,同一機構一年至多能爲12顆小行星命名,且如果10年內沒完成命名,就失去命名權。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說,中央大學小行星的命名,主要希望能彰顯出臺灣價值,包括名城勝景(如玉山、合歡山),仁人義士(如鄭崇華陳樹菊),文采風流如雲門、鍾理和),以及與中央大學密切相關者(如羅家倫劉兆漢李國鼎)。

舉例來說,鹿林天文臺2007年7月25日發現的小行星,就命名爲「雲門」。據瞭解,當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得知這顆小行星將以「雲門」命名時,非常興奮,他表示雖然自己對於天文沒有多加研究,但會持續努力,讓雲門舞集成爲一個「值得衆人仰望的舞團」。

雲門雀躍 衆人仰望

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李瑞騰說,命名是一種人文的活動,是人文與科學的相互對話,也是人間向星空的呼喚,希望藉由《小行星的故事》一書,彰顯這些人物事蹟代表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