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物理學家探測到微觀粒子弱引力

2月26日(星期一)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1、上週太陽爆發3次X級耀斑,爲近7年來最強的一次

上週,太陽在美國時間週三(2月21日)和週四(2月22日)之間爆發了三次X級大耀斑,標誌着近七年來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首次爆發達到X1.9級,隨後7小時後發生的第二次爆發達到X1.6級。最強烈的第三次爆發,等級爲X6.3,是近七年來最爲強大的一次。這三次X級耀斑事件干擾了地球上的短波無線電通訊,導致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經歷了數次無線電中斷。此外,國際航班使用的低頻導航信號也受到了干擾。儘管這三次太陽耀斑的強度極高,但幸運的是,沒有一次伴隨有日冕物質拋射(CME)事件,因此對地球沒有造成額外的影響。

2、研究發現,橄欖油藥物可以有效治療一種惡性腦癌

醫療研究人員希望,一種基於橄欖油的新藥物能夠有效治療一種致命性腦癌——膠質母細胞瘤。這種腦腫瘤以其侵襲性和快速生長而聞名,可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羣,尤其是在老年人和男性中更爲常見。目前,膠質母細胞瘤尚無治癒方法。然而,在倫敦即將開展的一項研究中,一種從橄欖油的關鍵脂肪酸——油酸中提取的藥物2-OHOA,即2-羥基油酸,將被用於測試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該藥物通過改變腫瘤細胞的細胞膜,有望抑制或阻止癌症的生長和擴散。考慮到膠質母細胞瘤的難治性,這項研究可能標誌着爲這種致命癌症患者提供更佳治療方法的重要進展。

3、海王星和天王星的3顆新衛星被發現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於2月23日宣佈,發現了三顆此前未知的衛星,其中兩顆繞海王星運行,一顆繞天王星運行。這一發現將天王星的已知衛星總數增至28顆,海王星的衛星總數增至16顆。海王星新衛星中較亮的那顆暫時命名爲S/2022 N5,直徑約14英里(23公里),公轉週期約爲9年。另一顆較暗的新衛星命名爲S/2021 N1,直徑約8.6英里(14公里),已知的最長軌道週期爲27年。新發現的繞天王星運行的衛星直徑估計約爲5英里(8公里),可能是天王星已知最小的衛星之一,其環繞天王星一圈的週期約爲680天。

4、探測微觀粒子弱引力:爲發現量子引力理論鋪平道路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在探測微觀粒子的弱引力方面取得了突破,這一發現爲揭示量子引力理論鋪平了道路。

儘管科學家們尚未完全理解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如何在量子領域內運作,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也曾表示,不存在能夠驗證量子引力的實驗。

通過使用懸浮磁鐵探測微小粒子的重力,這些粒子小到幾乎處於量子領域,研究人員成功測量到了有記錄以來最小的引力信號。這一實驗的成功不僅證明了他們的設備的有效性,也展示了測量更小粒子間的引力行爲的可能性,這對於理解受量子力學規則影響的粒子間的引力交互至關重要。儘管這項研究的成果可能需要5到10年時間才能進一步驗證,但它爲理解量子尺度下的引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5、研究發現愛八卦者可能有“進化優勢”:八卦可提供多種好處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愛好八卦的人可能具有“進化優勢”,因爲八卦能夠提供多種好處。儘管八卦在過去被視爲一種有益的社交技能,但之前的研究很少探討爲何八卦者能從中獲益。該研究發現,人們通過八卦來防止自己成爲謠言的目標,並可能因此獲得其他八卦者的獎勵。八卦者通過影響他人行爲的能力獲得的“進化優勢”表明,儘管八卦通常不受歡迎,但它確實發揮了一定的社會功能,特別是當分享的信息可能對他人有益時。假設信息準確無誤,八卦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幫助人們判斷他人是否值得信賴。知道有人喜歡八卦可能會使他們更願意與你合作解決問題,並表現得更加得體。因此,人們八卦的動機在於他們認爲這樣做能帶來好處。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香港大學科學家在量子傳感方面取得突破

香港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系多位教授領導的一個合作項目,在提升寬視場量子傳感技術的速度和分辨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爲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通過與中國大陸和德國的科學家合作,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創新的量子傳感技術,該技術採用神經形態視覺傳感器模擬人類視覺系統。該技術的主要優勢在於它能顯著壓縮數據量並減少延遲,使得該系統在效率上超過傳統技術。這一量子傳感技術的突破爲監測生物系統的動態過程等領域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2、人類與昆蟲視覺形成的異同:爲視網膜疾病的起源和潛在治療提供了新見解

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的研究人員探索了人類與昆蟲視覺系統中關鍵的吸光分子——11-順式視黃醛(也被稱爲“視覺發色團”)的產生過程中的相似性與差異,爲理解視網膜疾病的起源及潛在治療方法提供了新見解。這項研究深入分析了RPE65酶突變如何導致視網膜疾病,特別是萊伯先天性黑內障——一種嚴重的兒童致盲疾病。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的網絡版上,研究小組使用x射線晶體學,通過對昆蟲中發現的NinaB蛋白質與人類中發現的RPE65蛋白質的比較研究,揭示了它們在合成11-順式視黃醛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缺乏它們會導致嚴重的視力障礙。以前人們知道,人類需要兩種酶才能從β -胡蘿蔔素中產生11-順式視黃醛,而昆蟲只需要NinaB就能實現這種轉化。深入瞭解NinaB如何將這兩個步驟結合成一個單一的反應,以及NinaB和RPE65之間的功能關係是這項研究的關鍵動機。

3、科學家在實驗室合成一種對所有生物都至關重要的化合物

倫敦大學學院(UCL)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合成了一種對所有生物至關重要的化合物泛酰巰基乙胺(pantetheine),這是輔酶A的活性片段,對於新陳代謝至關重要。這項研究表明,在地球早期的環境條件下,泛酰巰基乙胺的合成是可能的,暗示它在生命起源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早期的研究未能在實驗室有效地合成泛酰巰基乙胺,導致人們認爲它在生命起源時是不存在的。

在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小組使用氰化氫形成的分子在水中成功合成了這種化合物,氰化氫在早期地球上可能非常豐富。(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