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讀|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公募基金可大有作爲

21世紀經紀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伴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公募基金行業再次迎來重要轉折點。

爲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努力提振資本市場,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出了三大舉措,其中第二點爲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繼今年3月,監管明確“不斷優化基金管理人評價體系”之後,《指導意見》又提到要制定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此外,在制度優化方面,《指導意見》明確,將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佔比;並將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推動公募基金投顧試點轉常規。

總體來看,《指導意見》既爲基金行業指明瞭業務發展方向、優化了相關制度措施,也對基金機構的投資能力、服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1、公募基金公司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指導意見》明確,要加強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設,制定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引導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轉變,努力爲投資者創造長期穩定收益。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陳丹憶向記者指出,從評價指標體系入手進行優化,將基金從業人員利益與投資者利益置於一致的地位,是從根源上提升投資者投資體驗之法,也是促進行業長久發展之道。

事實上,不只是《指導意見》,從2022年推出《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2024年推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監管一直在引導公募基金行業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而提升的過程充滿挑戰。

華夏基金認爲,對於公募基金而言,一方面需要通過投研人才梯度建設、長期考覈制度設計、引導和陪伴投資者等舉措,增加基金產品的業績穩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立足於自身專業優勢,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經營,並不斷豐富產品類型,同時提供財富管理全鏈條的服務能力。

2、匹配快速審批通道,ETF市場大有可爲。

《指導意見》明確,要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持續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和佔比。

陳丹憶表示,一直以來,相對銀行理財等而言,公募基金的可投資產類別限定較爲嚴格,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可以進一步完善公募產品策略圖譜,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各類投資需求,多元的資產類別也有利於公募基金充分發揮其資產配置能力,藉助低相關性資產提升組合夏普比率,提升投資體驗。

富國基金認爲,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建立ETF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持續提高權益基金規模和佔比,這些措施對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一方面,權益類基金,尤其是ETF基金,以其高倉位和透明性的特徵,能有效提升市場的穩定性和效率;另一方面,快速審批通道的建立將加快新ETF產品上市的速度,爲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

此外,富國基金指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增強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和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尤其是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這不僅對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產品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升投資者風險意識。

陳丹憶談道,指數化投資是近年來不可忽視的趨勢,ETF以其低廉的費率、透明持倉和高度指向性提供了高效投資工具,成爲許多機構資金的優選。除了發展較早的傳統寬基指數基金,各類行業型、主題型、策略型ETF等細分賽道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給基金公司提供了發展機遇。

3、費率改革穩步推進,切實讓利投資者。

《指導意見》提到,要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

2023年7月,證監會正式啓動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目前已完成前兩階段工作,第三階段將於今年底前完成。

回顧來看,去年以來,除了存量主動權益類基金調降管理費、託管費,自今年7月7日起,新註冊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也統一執行了管理費率不超過1.2%、託管費率不超過0.2%的上限標準。同時,監管規範了公募基金交易佣金分配製度、強化了費率相關的信息披露。

第三階段,證監會將重點規範銷售環節收費。統計數據顯示,待改革措施全部落地後,公募基金綜合費率將下降18%。

“公募基金降費讓利於投資者,長期來看有助於提升投資者投資體驗。被動投資比例提升,是行業降低綜合費率的一大推動力。”陳丹憶表示。

4、借力基金投顧優化市場生態。

《指導意見》亦提及將推動公募基金投顧試點轉常規。

在陳丹憶看來,基金投顧業務啓動試點以來,通過近5年摸索,行業在業務流程、系統建設、人才培養、投資者服務等方面已積累一定經驗,爲轉常規奠定堅實的基礎。當前我國權益市場處於低位,配置價值突出,此時推動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轉常規,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能更好地實現基金投顧業的初衷,也有利於市場生態優化。

陳丹憶提到,從海外經驗來看,投資顧問是被動型產品的重要投資者,隨着公募基金投顧試點轉常規,作爲重要投資工具的被動型產品在整體市場中的佔比有望提升。

盈米基金總裁肖雯認爲,隨着公募基金降費改革,將進一步推動基金公司加速向買方投顧轉型。投顧機構要內外兼修,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幫助客戶實現可持續的回報,這是“買方投顧”商業模式成立的底層邏輯,是賣方銷售與買方投顧最大的差異點。

5、監管引導私募基金優化考覈機制、堅持長期投資理念。

《指導意見》鼓勵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豐富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在此背景下,華南某大型私募機構向記者透露,“我們將加強中低頻策略的研發,降低策略之間的相關性,注重更長週期的信號預測。同時,進一步豐富投資品種,開發更多元化的量化股票類產品,尤其是低波動的市場中性策略和多策略產品,以滿足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偏中長期資金的配置需求。”

“站在投資者角度考慮,我們的重點是進一步提升產品風險收益比和長期投資回報,提升對中長期資金的吸引力,爲A股市場持續引入更多增量資金。”該機構指出。

該機構談道,私募基金也是A股市場的重要多頭力量之一。在監管的引導下,私募基金也會進一步優化考覈機制,不被短期市場波動和市場情緒所影響,堅持科學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

此外,壁虎資本風控張哲銀認爲,推動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提高權益類私募資管業務佔比,能夠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給實體和科技等新興行業帶來資金和流動性;同時,期貨市場容量沒有權益類市場廣闊,增加權益類佔比有助於證券基金期貨機構轉型和提高整體收益率。並且,機構可以分散投資風險,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的市場。

從產品創新的角度來看,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判斷,未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可能會開發更多ESG主題的產品、跨境投資產品,以及定製化的投資解決方案,如基於投資者風險偏好、投資期限和收益目標的定製化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