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經濟有哪些機遇?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2024年,全球政經格局劇烈變化,我國經濟在內外多重壓力與挑戰下穩步復甦。2025年即將來臨,中國經濟將有哪些機遇?近日,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舉行的2024復旦大學EMBA年會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復旦大學EMBA特聘教授邵宇就2025年中國經濟前景給出建議。

如何留住資本、信心、預期?

完善法制、科技引領、發揮市場的作用,是專家給出的關鍵詞。

吳曉求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總體良好,經濟增長的基礎是人們的安全感和信心,而資本和信心的留存也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他強調了法制的完善和穩定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性,指出耐心資本需要安全、成本和合適的營商環境三個條件。“把資本留住,把信心留住,把預期留住,中國經濟沒有問題。”

在邵宇看來,中國經濟轉型離不開偉大的科技型企業引領。企業出海、併購乃至構建新的全球供應鏈,找到全新的賽道等,都是推動中國經濟發生結構變化的可行方式。本輪“出海”浪潮由民營中小企業主導,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選擇目的地,而企業的技術背景在這個過程中至關重要。此外,國家資本要支撐整個經濟轉型,應該成爲“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耐心資本,關鍵在於要形成投資回報閉環,從而將收益投入新項目。

陸雄文指出,要讓市場發揮資源的決定性力量,健全的法制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而政策調整可以對衝週期影響。他強調,爲了應對中國市場、國際市場的變化和挑戰,需要廣泛學習世界政治、宗教、文化、歷史等更爲廣闊的知識,才能在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政經局勢下對投資決策以及出海戰略有更爲全面清醒的判斷。

股市健康發展需要三要素

資本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2025年,股市有哪些看點?

吳曉求指出,當前社會有四個重點問題:一是中國經濟如何走出下行趨勢;二是如何穩住樓市;三是如何穩住股市;四是如何應對下一階段中美經濟關係的變化。而資本市場是穩住中國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支點。

“當前中國經濟的直接矛盾是消費需求不足,消費意願下降。消費是財富的函數,當財富在縮水時,消費是很難擴張的。因此,維護存量的財富變得非常重要。所以,穩樓市、穩股市要着眼於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文件精神,就是讓樓市止跌企穩,讓股市止跌回升。考慮到樓市資產流動性相對比較差,對消費的邊際效力相對較弱,而證券化金融資產的流動性很強,消費的擴張邊際效率更高,所以,穩住股市並且促進股市的健康發展變得非常重要。”吳曉求說。

吳曉求指出,中國股票市場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三個重要因素:一是正確認識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中的作用。二是提升上市公司的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讓高科技企業慢慢主導;同時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讓上市公司走上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之路。三是市場必須有流動性儲備的預期機制。

對於企業而言,都需要正確認識資本市場。吳曉求指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把資本市場定位爲融資的市場,忽略了資本市場或者股票市場是風險市場。風險市場能生生不息地存在下去的前提是它有一個超過基準收益率的風險收益率。同時,過去從融資的必要性上來認知和理解資本市場,導致很多上市公司的成長性預期不足。這個落差也進一步帶來了制度、政策和規則設計上的很多問題。因此,我們首先要端正對資本市場作用的認知。”

吳曉求還提到,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有潛在流動性儲備。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前,金融三部門就發佈了相關政策,體現出相關部門對該問題的認知。現在,這項機制正在慢慢形成,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在不同的層面提供了流動性儲備的預期機制。央行創設了資本市場結構化的貨幣結構化工具,這是歷史性的變化和創新。央行的參與給資本市場提供了信心,也爲流動性的儲備預期機制創造了條件。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