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經濟社會論壇專題交流綜述(上):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圖片由 張海峰 攝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局部衝突頻發,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此時此刻,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各方加強合作,休慼與共,完善全球治理,實現合作共贏。

11月7日,2024年中國經濟社會論壇在上海開幕,論壇主題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世界現代化”。“氣候變化”“人工智能”“一帶一路”“貿易爭端”“綠色低碳”……圍繞這些熱詞,在專題交流環節來自不同行業的十位嘉賓學者分享了各自國家和工作領域在現代化全球化方面的積極探索,並結合實際提出真知灼見,爲全球未來合作發展建言獻策。

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

英國工黨成員、前下議院議員馬克.樓更表示,多極化不僅是未來的預測,它已經發生在當下。此時此刻無論是在外交、安全、經濟還是文化領域,我們都需要對新體系有共同的信念。

“公平公正是一項根本要素,是國際社會的重要組成因素。不同的國家不論大小都應當平等參與全球事務,他們的主權和權利應當得到尊重,這是全球合作的一個重要要素”匈牙利社會黨國際部書記豪朗格佐同樣認爲,世界多極化需要穩定有序,和平合作的全球秩序。

卡扎爾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外籍專家、阿塞拜疆語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立足其教育工作提出,教育和學術交流是促進全球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工具,不僅可以促進跨文化理解,促進創新與發展,還能夠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並促進國際間的互信與和平。

前澳大利亞中國商業委員會北領地分會主席戴若.顧比援引中外不同時期的具體事例,生動說明尊重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併發出反對霸權主義,堅持平等包容共贏合作的鏗鏘呼籲。

墨中商會名譽主席,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專家組成員,WTI集團高級合夥人、首席執行官艾瑪寶拉.格里哈爾瓦表示,全球參與者的多元化有助於穩定國際格局。減少對少數權力中心的依賴,增加多極化有效對話必須建立平等的合作基礎。“我們需要一個傾聽所有國家聲音的機制,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他們的聲音都應該被聽到。”

促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認爲,平等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僅僅是一項政策議題,更代表了對於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聯繫更爲緊密的世界的憧憬。“中國的崛起彰顯了開放市場與國際合作的價值,展望未來,中美世界各國應繼續探索合作的路徑,實現共同繁榮,共同發展。”他表示,“作爲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外國商會,我們將持續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中美關鍵領域的合作。”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錢克明基於自身思考和實踐提出了他對逆全球化潮流的擔憂。全球化所需要的並非存量調整的零和遊戲,而是增量改革的信心和勇氣,共識和行動,通過完善國內治理和加強國際合作來實現共同繁榮。他認爲,下一步全球化應該側重優化治理、完善制度尋求一個共贏的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朱碧新關注綠色經濟主題。他認爲,新全球化把綠色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企業應責無旁貸順應綠色、低碳智能發展的新趨勢,堅持科技領先,前沿佈局數字智能和綠色低碳兩大賽道,爲經濟貿易全球化大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關注新能源綠色轉型的還有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教授屠新泉。他表示,一方面,世界新能源產業發展需要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合作;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不可避免,但各國應當堅持市場化和自由化的原則,以提高整體效率爲優先目標,同時加強各國間多種形式的新能源技術、貿易和投資合作,共享新能源產業的經濟和環境能力。

希臘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楊尼斯.佩達斯表示,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各國均逐漸意識到憑藉全球合作相互理解才能實現聯合國所確立的關於可持續性與包容性的發展,減少貧困與不平等現象,保護環境免受氣候危機衝擊的目標。他建議在醫療衛生、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及能源危機、公共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個領域開展更多國際合作。

原創:政協聯線

作者:政協聯線記者 施丹璐

原標題:《2024年中國經濟社會論壇專題交流綜述(上):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