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間國是會議論壇》凝聚「臺灣共識」 廢止「92共識」(呂秀蓮)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但要避免戰爭,必先投資和平。召開國是會議,以民主理性方式,徹底檢討基本國策及兩岸關係,凝聚全民新共識,爲下一代擘繪新未來,就是投資和平重要的第一步。(圖/Shutterstock)

中國堅持「92共識‧一箇中國」是和平統一臺灣的前提,否則就要用武力統一。然而1992年國共並無共識,而絕大多數臺灣人都不願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但若因此導致兩岸戰爭,非但雙方死傷慘重,一世代的建設和發展也將化爲烏有,而且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和區域安全。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但要避免戰爭,必先投資和平。召開國是會議,以民主理性方式,徹底檢討基本國策及兩岸關係,凝聚全民新共識,爲下一代擘繪新未來,就是投資和平重要的第一步。

「92共識」的真相與假相

遍查相關資料,1992年11月間國共雙方政府爲解決兩岸文書認證問題,在香港舉行會談,但未達成結論,雙方只接受「兩岸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箇中國』原則,至於表述之具體內容則另行協商。」當時媒體以「一箇中國,各自表述」定調,而所謂「各自表述」,其實就是各說各話,「沒有共識」。

「92共識」這個名詞是李登輝總統時代陸委會主委蘇起於2000年4月27日,根據92年香港會談海基、海協兩會之間的溝通往來「杜撰」出來的,他希望政黨輪替後仍能維持兩岸的交流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92年香港會談時,我方的立場是根據總統府國統會於當年8月1日通過的「一箇中國涵意」決議文:「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含意有所不同」。「我方認爲一箇中國應指1912年成立迄今的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全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僅及於臺澎金馬。臺灣固爲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爲中國之一部分。」

國統會「81決議文」有二個重點:一、李登輝總統當時主張一箇中國,而且說臺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二、李總統主張的一箇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主權在全中國,目前的治權限於臺澎金馬。」

這樣的主張就是當時主政的國民黨立場,卻非民進黨所能接受,而中共也只接受81決議文第一句「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之原則」。隔年8月中共發表的第一份對臺白皮書「臺灣問題與中國統一」,就明白聲明:「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

到了1996年,中共更以「三段論法」定調兩岸關係:一、中國只有一個;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客觀回顧歷史真相,重點如下:一、國共雙方有92香港「會談」,但未形成92「共識」。二、我方的一箇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對方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三、1993年中國發表第一份白皮書,明確宣稱「臺灣是中國一部分」,根本不提中華民國,所謂「各自表述」已被否認。

物換星移 統獨變易

92共識距今超過30年,當時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一切百廢待舉,美國傾囊相助,雙方關係如膠似漆。然而3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發展成爲全球最強共產國家,積極挑戰美國的世界霸權,美國頓覺養虎爲患,雙方因而呈現緊張敵對關係。

反觀臺灣,92年時解嚴才5年,國民黨仍是專制獨裁的一黨獨大,民進黨創黨不到6年,「國家統一」仍是主流的政治圖騰,臺獨被視爲政治禁忌。如今政黨輪替已三回,民進黨二度執政而國民黨有如明日黃花。政黨威望也大幅失落,在全國2000萬公民中,政黨黨員總數約50萬人,絕大多數均是獨立自主的「黨外人士」!

兩項民調,反映半甲子物換星移,政治立場今昔回異。

半甲子物換星移,大陸來臺軍民多已凋零,後代子女生於臺灣,長於臺灣,對中國認同感淡逝,他鄉變故鄉,上一代的祖國卻可能變成這一代人的敵國!統獨的政治認同呈現大幅變化。今年元旦由21世紀基金會委託世新大學所作的民調指出,82%受訪者認爲中國對臺有敵意,66%反對統一,而贊成統一的只有9.4%。

92共識,還有什麼好維持的?2024年選出的臺灣新總統,憑什麼要接受32年前根本沒有共識的共識?

兩個319

2004年3月19日兩顆子彈造成藍綠對立,臺灣社會爲之撕裂。今年3月19日由聯合國二個NGO及國內三個NGO團體合辦「民間國是會議」,針對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相關議題,邀請深具學養經驗之朝野菁英擔任主持人/引言人,再由各黨派、族羣、宗教與世代之代表發言,最後由國是會議總召集人與四位專題主持人和引言人進行圓桌論壇,盼能凝聚「臺灣新共識」。

非洲有句諺語說:「兩隻大象打架,草原必遭殃,但草地上的小動物要自謀生路。」如今臺灣恰似美中兩強爭霸的草原,和平保臺灣纔是2350萬臺灣男女最好的生路,民間國是會議正是投資和平關鍵的一步!

2023年的319更是弭平2004年319二顆子彈撕裂臺灣的歷史傷痕,開啓藍綠和解、同舟共濟的好時日。

(作者爲前副總統,此文爲作者於3月19日「民間國是會議」開幕致詞)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