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專家共談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

爲順應時代發展的最新趨勢,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與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促進智能化教育研究的深度開展,加速推進應用的融合創新。12月11日,2020全球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經教育部批准,由中央電化教育館與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副校長陳麗,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李萍副館長楊非,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輪值總裁吳曉如,以及教育部相關司局領導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同時在線上出席開幕式的嘉賓還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主任、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Andreas Schleicher,法國教育部統計局(DEPP)學生評估辦公室主任、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主席 Thierry Rocher。開幕式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主持。出席會議的還有4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行業資深管理者、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科技行業人士,在線直播實時觀看人次超過640萬。

開幕式部分與會嘉賓合影

開幕式:新形勢、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

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李萍在歡迎辭中指出,當前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正處於戰略發展機遇期,機遇和挑戰並存。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已成爲我國躋身於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的重要抓手,是中國2030年建設智能強國的基礎所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希望通過本次大會,能與各位開放探討、攜手並進、共謀發展,一起爲開展全民智能時代的教育項目,培養複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而努力。

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李萍致歡迎辭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在講話中強調,當前隨着深度學習算法在語音和視覺識別上的不斷突破和大數據的應用,教育領域已經成爲人工智能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教育體系,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是智能教育的核心,是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目標。要總結經驗,補齊短板,腳踏實地地推動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發揮智能技術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的獨特優勢,發揮教師在利用智能技術開展教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真正提供更加適合的高質量教育。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講話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講話中提出新技術賦能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正在轉換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推動一場貫穿“教、學、管、評、測”全空間、全維度、全場域的大變革,實現對傳統教育的理念重塑、結構重組、流程再造、文化重構,逐步形成促進人的全面、自由、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新生態。準確把握未來教育發展的關鍵環節,要重點要抓好四個環節: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深入一線研究實踐,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講話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面向新時代新要求,當前的教育評價難以幫助解決現階段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也難以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科技的發展爲教育評價變革帶來了新的可能,科技賦能教育評價,是推動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服務我國基礎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手段和強大推動力。董奇教授還在致辭中向國家相關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小學發出倡議,共同推進“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爲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提供有力支撐。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教授致辭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致辭中展望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他指出未來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造力,但師生負擔過重,創造力無法解放。人工智能過程化數據採集、數據分析、智能推薦,可以幫助教師精準教學、學生個性化學習,爲師生減負增效。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突破,諸如國際領先的OCR識別技術、中英文作文智能評卷、自然語言理解,助力實現以過程評價支撐教學改革、以學習者爲中心因材施教,以及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劉慶峰指出“未來不是屬於A.I.,而是屬於掌握A.I.的人類。”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致辭

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主持開幕式

主題論壇:教育未來 因A.I.而能

面對新形勢,應對新需求,如何加快發展更高質量的教育、更加公平包容的教育、更加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

在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主持的“教育未來、因A.I.而能”主題論壇上,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作了題爲《教育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挑戰》的主題報告。顧先生就後疫情時代,未來教育的走向,學校和老師如何應對做出了闡述。他提出,首先,教育觀念要轉變,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爲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其次,加強教育信息化,促進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第三,吸取這次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的經驗,真正把教師的“教”轉變爲學生的“學”;第四,老師需抓住教育內容的重點,並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情和心理。此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和科學教育,改善學校管理。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作主題報告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作了題爲《虛擬現實:教學的新型支撐平臺》的報告,以醫學教學爲例,介紹了模擬仿真教學如何讓學生形象直觀地認知教學內容並進行操作實驗。他指出,VR技術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基礎,VR+教育的發展,會出現大量VR教育教學應用系統,VR與AI、大數據與互聯網5G等將共同支撐智慧教育的發展。同時,趙沁平院士也提出VR模型可信性、VR課程教學的特點、可達到的效果與需求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與VR結合的可行性等10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作主題報告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以《人工智能助力“做最好的自己”》爲主題,介紹了面對當前師生負擔過重、區域教育發展不均衡、學生難以得到個性化培養等問題,科大訊飛教育解決方案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識別人才、賦能老師、智能評價、助力學習,促進教育公平。以識別人才爲例,通過問題結構、圖譜構建,形成深度知識能力畫像,再進行學科潛能和專業興趣雙核測評。基於深度畫像則可以幫助每一個孩子科學規劃最優學習路徑,實現個性化學習。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吳曉如作主題報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總監、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Andreas Schleicher先生在主題論壇上通過線上參會方式,發表了題爲《推陳致新,爲學習者的未來而教》的主題報告。Andreas Schleicher先生向我們展示了未來教育的可能性,以及我們應當如何爲迎接未來教育做好準備。他指出人工智能與人類認知、社交情感以及價值觀的結合將成爲未來教育的焦點,並強調無論未來機器在工作中代替人類完成怎樣的任務,人類不斷爲他人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不懈努力和貢獻的能力和追求永遠不會被取代。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和技能主任、秘書長教育政策特別顧問Andreas Schleicher線上報告

法國教育部統計局學生評估辦公室主任、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主席Thierry Rocher先生同樣通過線上參會方式,發表了題爲《數字革命和教育評估——評估工具、對象和功能的未來是什麼?》的主題報告。Thierry Rocher先生指出,伴隨數字革命,教育評估從評估理念、對象到評估工具和方法等各方面都面臨着新的需求和挑戰。他以法國國家教育監測和評價項目爲例,介紹了評估中使用技術增強型題目、過程性數據以及用戶體驗方法等與新技術相關的創新進展,展示了有關測評21世紀技能的最新舉措。

法國國家教育學院學生評估辦公室(DEPP)負責人,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主席 Thierry Rocher線上報告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主持大會主論壇

本次大會爲期兩天,由1個主論壇,9個線下分論壇,4個線上分論壇組成,議題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諸多領域,邀請了國內外百餘位教育專家、業界精英,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實踐,爲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教育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搭建了一個高端、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