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視察河南,走入一公園竟質問省委書記:這是誰幹的

1952年9月底,身爲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毛主席終於得到了難能可貴的休息時間,便叫來了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

“一直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可始終沒有時間,現在有機會了,你去和羅瑞卿他們準備一下,咱們去一趟河南”。

得到毛主席的指示,楊尚昆不敢耽擱,當即找到時任公安部部長羅瑞卿、鐵道部部長滕代遠、以及負責中央警衛工作的王東興等人,開始緊鑼密鼓地安排此次行程。

新中國建立伊始,雖然反動派政權被徹底消滅,但國內依舊有大量潛藏的敵特分子、土匪勢力,經濟方面也是捉襟見肘、滿目瘡痍,西方國家對我們也虎視眈眈,可謂內憂外患不斷。

而不久之後,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這場立國之戰也牽動了中央領袖們幾乎所有的精力。

也正因如此,向來倡導“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毛主席,在建國之後的3年時間內除了必要的外交活動之外,很少有機會能夠離開北京去看一看國家的大好河山、以及考察各地的風土人情。

時至今日,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彼時,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獲得節節勝利,迫使囂張的美軍停火只是時間問題,而經過一連串的剿匪戰鬥,大西南、東北、西北地區的匪患也基本平定。

而且,雖然幾天之後蘇聯共產黨第19次代表大會就要召開,但我國代表團早已趕赴莫斯科,並不需要自己帶隊前去,所以毛主席纔有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而他最想要做的,就是彌補先前的遺憾,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

之所以要選擇河南,是因爲當地黃河時常氾濫,他深感有必要親自到實地考察一番,瞭解當地的防汛形勢。

當毛主席駐足在黃河沿岸,親身感受那奔騰湍急的河水以及那振聾發聵般的響動之後,不由得對一旁的隨行人員、以及當地官員們感慨道:“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覺的”。

在考察完黃河之後、還有一些空閒時間,毛主席便提議到開封市的龍亭公園去轉一轉。

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衆人走進公園之後,原本還一臉悠閒的毛主席臉色一變,當即厲聲對陪同的河南省委書記張璽問道:“這是誰幹的?”

見毛主席如此動怒,張璽等人也是一頭霧水,當他順着毛主席手指的方向望去,孫中山先生的銅像赫然出現在眼前。

那麼,向來寬和的毛主席爲何會大發雷霆呢?這與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座銅像高約2米,是我國第一座爲紀念孫中山先生而鑄造的銅像,龍亭公園也正因它的存在揚名大江南北。

1927年,馮玉祥率領西北軍入駐鄭州,與唐生智率領的北伐軍會師。

當時,中國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早於2年前去世,而他苦心爭取來的革命成果卻被袁世凱攫取,後來北洋軍閥更是分裂爲直、皖、奉三大派系,彼此之間兵戈不斷。

雖然馮玉祥也算得上是諸多軍閥中的一員,但他對於孫中山還是極其敬重的,爲了表達心中的仰慕之情、也爲了給自己營造“孫中山先生學生”的身份,他在主政河南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爲孫中山先生鑄造銅像。

經過近1個月時間的選址、澆築、安裝,第一座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最終矗立在龍亭公園之內。

除此之外,馮玉祥還下令,在孫中山銅像不遠處修築了一座革命英雄紀念碑、以此來告慰那些爲革命而犧牲的將士,並在不久之後將龍亭公園改名爲“中山公園”。

不得不說,馮玉祥的這一連串做法廣受好評,也爲他日後與老蔣爭奪權力積攢了聲望。

轉眼之間幾十年風風雨雨過去,新中國成立了,“中山公園”再度被改稱爲龍亭公園,園內的佈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孫中山先生銅像依舊屹立在此地。

而毛主席之所以在考察完黃河之後,決定在剩餘的寶貴休息時間到龍亭公園轉一轉。

得知這個建議,隨行的羅瑞卿自然明白主席的用意,畢竟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先驅,毛主席也是想到他的銅像面前瞻仰一番,以此來告慰先生的在天英靈。

於是,羅瑞卿當即說道:“主席,我這就通知張璽、吳芝圃同志,讓他們做好準備”。

張璽是時任河南省委書記,而吳芝圃則是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

聞聽此言,毛主席卻擺了擺手。

“什麼準備都不要做,以前什麼樣子、咱們去的時候就是什麼樣子,讓他們陪同就好了嘛”。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指示,自然是有一番深意的。

倘若張璽、吳芝圃爲了安全起見,驅散在公園內的人,必然會打攪到他們,毛主席自然是反對的。

當天下午,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格外晴朗,毛主席也在衆人的陪同下走進龍亭公園,他一邊與過往的行人遊客們打着招呼,一邊邁着鏗鏘有力的步伐朝着公園中心走去。

穿過一條柳蔭遮蔽的羊腸小道,邁過一處高臺,便來到了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前。

雖然歷經了25年風霜洗禮,但銅像身上依舊閃耀着熠熠光輝。

只見這位革命先驅身着西裝,雙手插在口袋中,右腿直立、左腿微微彎曲,目光則是遠眺着遠方,彷彿透過歷史的塵埃、目睹着革命勝利的那一刻。

此時,毛主席的腳步變得急促起來,他迫切地來到銅像面前,隨即彎腰深深鞠了一躬。

而緊隨其後的羅瑞卿、楊尚昆、張璽等人也站定在一旁,向這位前輩鞠躬致意。

待毛主席緩緩直起身後,卻緊緊盯着銅像,過了好一會兒突然轉身望向張璽,頗有些生氣地問道:“這是誰幹的?”

張璽也被問得一頭霧水,但當他順着毛主席手指的方向望去,仔細端詳了一陣兒後,這才明白了毛主席動怒的原因。

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上,竟然出現了幾個坑坑窪窪的凹痕,在陽光的照耀下異常顯眼,而且根據他多年來的革命生涯能判斷出,那幾個凹痕正是子彈撞擊後留下的彈孔。

對於彈孔的來源,張璽也並不清楚,只能搖了搖頭。

毛主席則將目光落在了羅瑞卿的身上,繼續問道:“你是公安部長,你來說說”。

而羅瑞卿自然也是無奈地搖了搖頭,雙脣緊閉說不出一句話。

見此情形,毛主席不禁微微蹙眉:“一個河南省的地方官員、一個主管全國安全的部長,竟然連這件事情都不清楚?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上怎麼會出現彈孔呢?這是對革命先驅的侮辱”。

話音落下,毛主席掃視了一圈,衆人一個個低垂着腦袋,臉上滿是愧疚與懊惱。

就在衆人沉默之際,羅瑞卿突然想到了主意,不妨找到公園的管理員問一問,說不定他會知道這些彈孔的來源。

在得到毛主席的允許之後,羅瑞卿便趕緊派人找來了此地的管理員,一名大概40多歲的中年男子。

這位中年男子哪裡見過如此陣仗,在諸位首長面前,他小心翼翼地說道:“那些彈孔好多年了,是建國之前留下的”。

根據他的描述,毛主席等人也終於搞清楚了這些彈孔的來源。

1948年5月30日,華東野戰軍主力部隊在代理司令員粟裕的指揮下南渡黃河,準備在山東、河南境內儘可能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當坐擁10餘萬兵力的敵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得知這一情報後,竟龜縮在魯西南的定陶、城武一帶,打算集中兵力自保。

在如此形勢之下,粟裕緊盯着作戰地圖,開始謀劃殲敵之策。

眼下黃百韜、區壽年也正帶着大隊人馬朝着魯西南地區趕來,一帶敵人的這兩個兵團與邱清泉會合,那麼再想一口吃掉他們就變得極爲困難。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粟裕當即向中央軍委發去電報,請求主動出擊,殲滅邱清泉部主力之後,再根據戰場形勢應對來犯的黃百韜、區壽年兵團。

很快,中央軍委便同意了粟裕的這一建議,華野第三、第八縱隊便漯河駐地朝着魯西南急行軍。

可這兩個縱隊途經開封時,中央軍委卻再次發來急電,要求華野先攻打開封,蘇北兵團、豫皖蘇軍區可配合作戰,阻攔支援之敵。

對於這個命令,粟裕認爲是可行的。

開封城內駐守着敵人11個團以及少量的炮兵部隊,共計3萬人左右,只要發起閃擊戰、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敵人,依舊可以在邱清泉來不及準備的情況下對其展開包圍。

6月16日,華野第三、第八縱隊就完成了對開封城的包圍,並在第二天發起了進攻。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開封城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大門被攻開,時任國民黨河南省政府的劉茂恩倉惶逃走。

戰鬥持續至6月21日下午,開封城的大街小巷、以及各處制高點均已被華野的將士們控制,只剩下敵66師師部所在地龍亭未能拿下。

由於龍亭公園內部花草樹木十分茂盛、遮擋我軍偵察員的視線,而且公園外還有河流作爲屏障,所以華野將士們發起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均未能攻克敵人的防線。

這個時候,時間尤爲寶貴,時任華野參謀長的陳士榘找到了粟裕:“給我一個師,就算他們的防線是銅牆鐵壁,我也要撕開一個口子!”

得知陳士榘要親自帶隊衝鋒,粟裕是極力反對的。

畢竟他是部隊裡的高級指揮員,萬一在戰場上出現什麼差池,那之後的仗該怎麼打呢?

粟裕思來想去,最終不容辯駁地說道:“交給你一個師指揮可以,但不可以親自衝鋒,眼下整個山東、河南、江蘇的仗還沒打完,敵人還有幾十萬大軍盤踞在這裡,後面我還仰仗你給我出謀劃策呢”。

在粟裕的命令下,陳士榘放棄了到前線衝鋒的打算,而是在龍亭公園不遠處紮起了一個帳篷,指揮將士們作戰。

在當然的激戰中,龍亭公園幾經易主,最終當敵66師師長李仲辛被擊斃後,敵人才放棄了抵抗,開封城完全獲得解放。

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位於龍亭公園的孫中山先生銅像被流彈擊中,留下了幾個彈孔。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毛主席點了點頭、緩緩伸出手撫摸着銅像上的彈孔,隨即長嘆了一口氣說道:“畢竟戰場無情,子彈也沒有長眼睛嘛”。

正是因爲有無數不畏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們勇敢衝鋒,才能徹底打敗反動派、建立新中國,毛主席又怎麼會去責怪他們呢?

但毛主席在離開河南之前,還是向張璽等人着重交代道:“要儘快對銅像進行修復”。

不久之後,銅像上的彈孔便填補完成,當地的工匠們還特地將其細心打磨了一番。

也就是在打磨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銅像底座上還有一串日文,翻譯過來竟是充滿侮辱口氣的話,這也讓許多人心生憤懣。

原來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一年後,開封便被日寇佔領,並在城內大肆劫掠、破壞。

他們進入龍亭公園後,本打算將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拆走,卻發現底座與銅像本體粘合得十分牢固,遂放棄了這一打算。

雖然銅像躲過了一劫,但其中一名日本士兵卻在底座上寫下了一段髒話。

1953年底,在河南省政府的督促下,孫中山先生銅像修復完成,龍亭公園也得到一番修繕、變得煥然一新。

當時,張璽已經被調到國家計劃委員會任職,接替他工作的潘復生便給北京發去一封電報,彙報修繕工作的情況。

毛主席看過電報後,心中也是十分欣慰,便寫了一封親筆信作爲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