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條舉措錨定五篇大文章 證監會部署: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資本市場變革圖譜來了!2月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佈了《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好滿足高質量發展對優質金融服務的需求……

其中,《實施意見》要求,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資本市場創新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加強風險防控和監管能力建設。

圍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證監會近年來持續加力

爲深入貫徹落實新“國九條”等相關文件關於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部署要求,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中國證監會制定了《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

2月7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就《實施意見》答記者問時表示,資本市場在分擔創新風險、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所在,也是資本市場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據瞭解,近年來,中國證監會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持續加力。2024年,中國證監會重點圍繞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先後發佈實施“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監管體系和市場生態。

具體來看,一是積極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二是提升併購重組制度對於上市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適配性。三是逐步構建引導私募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市場生態。四是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試點轉常規並邁向高質量發展。

同時,資本市場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在養老金融方面,證監會等有關部門不斷完善養老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體系,推動實現養老金穩定回報與資本市場穩健運行的良性互動。2024年12月,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將個人養老金制度擴展到全國,公募FOF基金、公募指數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範、側重長期保值的投資標的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截至2024年底已有近300只基金納入。公募基金行業受託管理各類養老金資產超6萬億元。

中國證監會指出,下一步,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統籌做好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加強政策協調、組織實施和宣傳引導,紮實推進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

18條舉措錨定“五篇大文章”,改革將聚焦三大方面

《實施意見》圍繞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豐富資本市場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產品制度體系,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普惠金融效能,推動資本市場更好滿足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加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資本市場,加強行業機構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能力,提升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合力等方面提出18條政策舉措。

周小舟介紹,《實施意見》是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實施意見》聚焦“五篇大文章”重點難點問題,結合落實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等部署要求,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舉措,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包括:進一步健全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優化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適時擴大發行承銷制度試點適用範圍;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優化併購重組估值、支付工具等機制安排,等等。

二是加大投資端改革力度。包括:落實好《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完善投資顧問制度規則;推動養老金、保險資金等合理擴大投資範圍,推動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建立健全三年以上長週期考覈機制,等等。

三是發展多元股權融資和多層次債券市場。包括:促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環,推進基金退出“反向掛鉤”政策優化和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研究完善基金份額轉讓機制,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深入推進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健全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綜合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探索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鄉村振興債券,等等。

證監會對於推動《實施意見》落實落地有哪些工作安排?周小舟指出,中國證監會將制定細化落實工作方案,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包括壓實行業機構責任,發揮好考覈評價“指揮棒”作用,督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加強組織管理和資源投入,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周小舟還強調,證監會將統籌發展與安全,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糾正,從嚴打擊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爲名實施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