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金鐘廣播人張翰揚 借Podcast開創電臺新生機

張翰揚認爲,Podcast帶來新收聽族羣,讓他的節目多一個被聽見的機會電臺則可順應潮流提供Podcaster租借錄音室開創新財路,一切樂觀其成。(張翰揚提供)

Podcast在臺灣興起,是否衝擊傳統廣播;拿下13座廣播金鐘獎的資深廣播主持人張翰揚認爲,Podcast帶來新收聽族羣,讓他的節目多一個被聽見的機會,電臺則可順應潮流提供Podcaster租借錄音室開創新財路,一切樂觀其成。

畢業於淡江大學保險學系的張翰揚,投身廣播工作已33年,現爲正聲廣播公司中臺臺長;從非本科生、到屢屢敲響廣播金鐘,張翰揚接受中央社專訪,娓娓道來個中酸甜苦辣,也分享Podcast對傳統廣播的影響契機

張翰揚說,自己熱愛表演,大學時曾參加蘭陵劇坊,隨團四處演出,退伍後想找「表演類」工作,但未能如願,只好先做4個月的保險業務員溫飽;直到考取正聲雲林播音員,開啓廣播人生

有人說「入圍即是肯定」,這句話套在張翰揚身上最適當不過,更確立廣播是他一輩子的工作及志業。因爲張翰揚民國76年2月進入正聲雲林臺工作後,隔年便入圍廣播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雖然最後沒得獎,但消除了自己有沒有辦法在這個工作上生根的疑慮,並向家族證明這是有「錢途」的工作。

從業33年,張翰揚獲獎無數,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曾有5歲小朋友常打電話進電臺點歌,但一段時間無消無息,他不以爲意。

直到有一天,一名自稱是小朋友的母親打電話進電臺點歌,一問之下才知道,小朋友已因車禍過世,母親自認沒顧好孩子,因此點播草蜢隊的「寶貝對不起」訴說歉意

這件事讓張翰揚體會到,就算沒有面對面,透過聲音的傳遞,廣播能成爲情感橋樑,音樂能成爲支持人心力量;這是張翰揚對廣播的註解,更是讓他前進、做出高品質節目的動力

然而,Podcast(中文譯名爲播客)在2004年伴隨iPod誕生,你我可藉由電腦手機數位裝置連上串流平臺使用,聽網路廣播、甚至開節目發聲;去年更被視爲臺灣Podcast元年,外界質疑這是否衝擊傳統廣播。

張翰揚說,Podcast的出現,讓平常沒有收聽傳統廣播節目習慣民衆,多一個新載具,方便新的收聽族羣,也有機會讓沒有接觸傳統廣播的人,藉由Podcast去聽傳統廣播節目,因此他樂觀其成。

張翰揚解釋,多年前公司工程師就幫他創Podcast,節目名稱爲「當音樂來敲門」,將他在傳統廣播主持的節目,播出後上傳到Podcast,讓節目多一個被聽見的機會,而且公司也在推Podcast,只要有網路、就能隨時聽節目。

不過,張翰揚認爲,目前傳統廣播公司的錄音設備,不管是專業度及品質等,都比一般Podcast節目來的要好,而正聲臺中臺爲因應Podcast的百花齊放,則讓想要追求更高錄音品質的Podcaster可租用錄音室,開創生財出路。

張翰揚強調,廣播不會消失,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延續生命,所謂的式微,指的應該是電臺,公司經營不善才會消失。

張翰揚也期勉想踏入廣播圈的新鮮人、或是近年臺灣興起的Podcaster,要做出好節目,得先了解到底想做什麼及怎麼做,以及要尊重工作、對聽衆負責,才能走得長久;這看似哲學般的對話,反映出張翰揚13度敲響廣播金鐘的心法,也因如此,才讓他一路走來踏實,持續空中用聲音撫慰人心。(編輯蘇龍麒、林克倫)11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