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LPR按兵不動:年底降準預期升溫,暢通政策傳導仍有後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2024年最後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
1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4年1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爲:1年期LPR爲3.10%,5年期以上LPR爲3.60%,均與上月持平。
12月LPR報價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一方面,作爲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本月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期逆回購利率保持穩定,已在很大程度上預示12月LPR報價會保持不變。另一方面,10月LPR報價跟進9月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下調幅度較大,加之三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整體環比仍在收窄,報價行缺乏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
2019年8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後的LPR由各報價行按照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於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在當前的貨幣政策框架下,該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是指7天期逆回購利率,加點幅度則主要取決於各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還告訴記者,12月LPR報價按兵不動也可能是兼顧內外政策環境,平衡穩匯率和寬貨幣目標下的選擇。美聯儲雖然宣佈12月降息25個基點,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後續降息空間的表述整體仍然偏鷹。
明明認爲,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爲“適度寬鬆”,後者還提到了“適時降準降息”,可見央行寬貨幣立場仍然明確,後續LPR伴隨7天期逆回購利率調降或仍有空間。此外,當前貸款結構中低於LPR減點的貸款佔比高達43.33%,優化LPR報價質量的訴求下,LPR單邊下調或有較大空間。
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是關鍵
今年以來,央行多次降低政策利率,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和債券市場融資利率下行。其中,LPR下降三次,1年期LPR從3.45%降至3.10%,下降35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從4.20%降至3.60%,下降60個基點,降幅均爲歷年最大。目前,無論是新發放企業貸款還是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均處於歷史低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多名受訪人士告訴記者,從高層表態來看,2024年降準幅度和政策利率下調幅度可能較大,從而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在價格上適度降低成本。也有行業人士提出,如果LPR下降速度過快,銀行息差縮窄壓力過大,不利於銀行保持發展的穩健性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持續性。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何在繼續引導利率下降的同時兼顧銀行自身經營穩健性,是2025年擺在行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對此,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未來LPR與政策利率可以實現非對稱下降,即政策利率下調幅度大於LPR下降幅度。同時,銀行應通過下調存款利率、壓降隱性存款成本等措施,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
監管部門認爲,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強化利率政策執行、暢通政策傳導。12月14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2024—2025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下一階段,加強利率政策執行仍將是一項重點工作。同時,加大對貨幣政策向債券、信貸等不同市場傳導效率差異的關注和研究。要引導金融機構切實提升資產負債調整和自主理性定價的能力,持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更高效、更可持續地將政策效果傳導到實體經濟,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建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李文傑認爲,當前政策利率向存貸款利率的傳導仍存在“堵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這背後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LPR與真實的貸款市場基準利率偏離,二是政策利率對貸款市場基準利率的調控缺乏強效機制。
一方面,LPR是由央行選定的20家報價行報出的“最優質客戶貸款利率”平均值,旨在代表貸款市場基準利率。但在實際運行中,部分報價行的報價與其對最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出現了較大偏離,導致LPR對貸款市場基準利率的代表性下降,相應LPR基準效應降低,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LPR雖然與1年期MLF利率脫鉤,轉而參考7天逆回購利率,但後者和商業銀行對最優質客戶貸款利率的聯繫仍待進一步強化,二者之間仍然缺乏一項有約束力的機制,不排除LPR報價與實際最優質客戶貸款利率有再度偏離的可能。
李文傑表示,疏通政策利率向存貸款利率傳導“堵點”,核心還是要健全政策利率調控貸款基準利率的機制,並規範商業銀行競爭秩序,糾正非市場化行爲。可以考慮將同業存單利率納入政策利率向貸款市場基準利率的傳導機制,原因在於同業存單利率對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化敏感,政策利率向同業存單利率的傳導較爲順暢。同時,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切實推動貸款利率的理性定價,在保持合理息差的基礎上,實現存款利率的同步調整。
12月以來降準預期再度升溫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記者,近期政策利率及LPR報價保持不動,根本原因在於一攬子增量政策出臺後,10月以來經濟景氣度上升,10月和11月官方製造業PMI指數連續處於擴張區間,供需兩端宏觀經濟指標整體上行,樓市也在回暖。當前進入政策效果觀察期,重點是將前期“有力度”的政策性降息及10月LPR報價大幅下調效應向實體經濟傳導,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行,激發投資和消費動能,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王青還稱,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貨幣政策基調從“穩健”調整爲“適度寬鬆”,爲近14年以來首次調整,釋放了逆週期調節力度顯著加大的信號。在貨幣政策轉向過程中,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將體現爲“量增、價降”,年底前銀行將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新發放貸款規模,特別是會加快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貸款的撥付進度,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都有下調空間。
當前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是,央行行長潘功勝此前提到的年內第三次降準究竟何時落地。對此,王青表示,儘管地方債發行高峰已過,但着眼於支持銀行加大信貸投放,繼續支持政府債券發行以及持續釋放穩增長信號,年底前央行或將降準0.25—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5000億元到1萬億元,這也能兼顧春節流動性安排。此外,當前正處於一攬子增量政策發力階段,央行將綜合運用質押式逆回購、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適量續作MLF等政策工具,着力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年末時點資金面波動性會明顯低於往年。
截至12月20日11時,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種全線下行。隔夜品種下行1.0P報1.414%,7天期下行0.7BP報1.620%,14天下行18.3BP報1.852%。從回購利率表現看,截至12月20日13時30分,DR007(銀行間質押式回購7天期利率)加權平均利率報1.5644%,僅略高於政策利率水平。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表示,在諸多工具中,降準所提供的流動性期限最長、成本最低,政策效果頗爲明顯。所以,降準的時間點很重要,如此高效且珍貴的工具應在關鍵階段使用。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市場預期偏弱的階段,降準的信號作用有助於激發出更多的信貸需求、提振市場的信心。而在政府債券加快發行的階段,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充裕容易受到擾動,實施降準可以支持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見效,打好政策“組合拳”。
“截至目前,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爲6.6%,相較5%的隱形下限仍有一定空間。降準可以釋放長期流動性、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提升貨幣乘數並傳達寬鬆意圖,預計在2024年12月再下調一次之後,2025年或將有兩次大約100個基點的降準。此外,央行還將通過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等更爲精細的方式調節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充裕。”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溫彬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