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畫又作詩 國畫藝考提高門檻爲哪般

剛剛過去的中央美院2018年本科招生專業考試又增新難點:中國畫學院在保留專業必考的內容之外,首次增加了詩歌的創作,要求考生自作詠春七絕一首。衆多考生表示入學門檻較往年更高了。在業界人士看來,迴歸傳統文化,“詩畫合一”的考量是美術藝考發展的良好方向。但是,本科入學也不宜難度過大,還需謹防速成式的應考模式,讓藝術教育跟上命題改革的步伐是一個大課題。

“詩意”提高錄取門檻

3月3日,中央美院國畫系本科招生的考場上,不少考生哀嘆連連。今年是第二次奮戰央美的考生楊鋒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題目實在是讓人意外,要求自創古詩一首,這是普通高考都沒有的難度吧。”

據北京商報記者瞭解,今年是中央美院教學改革的第四年。中國畫專業考試有兩處重大變化,一是將“素描”科目調整爲“線描”,被視爲對傳統的迴歸;二是首次增加了詩歌的創作。自作詩以檢驗應試考生對古體詩格律、韻腳、立意的基本認識與國學修養;書寫方式可從隸、楷中任選一體,以檢驗應試考生對傳統書法的學習及書寫能力。

這種詩詞入畫的命題風向從去年開始就有了苗頭。2017年,中國美術學院要求考生根據唐代詩人劉長卿的《尋南溪常道士》完成一幅主題畫創作,一度引發了業界熱議。今年初,四川美術學院本科招生試題延續了這一“套路”,唐詩《送元二使安西》成爲速寫考題,要求學生根據詩句情節作畫。同樣參加了四川美院招考的楊鋒表示,“以書寫古詩爲內容的試題已經不新鮮,心理有所準備,但央美直接考查古詩的創作,真是出乎意料”。

考前抱着一本《唐詩三百首》惡補已對提分無任何助益。文化課分數低,將藝考視爲入學捷徑的路數已經越發行不通了,國畫系的招生越發精益求精。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18年中央美院中國畫系計劃招生35人,僅佔招生總人數的4%;中國美院國畫方向計劃招生38人,佔總人數的2%。藝評人王晶晶指出:“出於就業等方面的考慮,設計類、造型類向來是藝考的招錄大戶,其中帶有投機意圖的考生也多。報考國畫系的多數是真正有志於藝術的人。”隨着國畫命題難度的加強,王晶晶認爲,“這將更能檢測考生的真實水平,有助於選出詩畫雙絕的高水準人才”。

藝考命題的變化也使得畫室聞風而動。在央美周邊打出廣告的有10餘家畫室,北京商報記者逐一瞭解發現,有3家畫室有針對國畫系藝考的培訓班。針對新的命題走向,畫室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有新增的小班培訓課程對此進行輔導。問及是否能夠“速成”,畫室負責人表示,“這類題目要快速提高是不現實的”。

命題難度需貼合實際

面對央美試題的新變化,業界專家學者普遍爲此叫好。在中國畫中考詩詞,看似不按套路出牌,實則是已有上千年曆史的老路數。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梅墨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畫的傳統是強調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強調意境之美。宋代畫院考試就曾以詩爲題選拔才俊。近幾十年來的國畫教育是用西方的造型學、理念來教,課程設置上本就有很多是不合適的”。

梅墨生的觀點代表了多位業內人士的一致看法。北京畫院創作室主任紀清遠同樣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國畫教學普遍更重視繪畫本身的傳授,但是往往忽略傳統文化。當下整個基礎教育中對傳統文化這方面就有很大的缺失。面對傳統文化斷層造成的損失,現在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可謂亡羊補牢,猶爲未晚。”

雖然命題的導向得到了專家們的普遍認可,但是新題型在當下的推行也面臨相當多的問題。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副教授張鵬站在多數考生立場指出了其中的難度:“長期以來我們對詩詞教育並不重視,別說是繪畫專業,就算是中文系的學生,也不是人人都可創作古典詩詞。”張鵬指出,只能從小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化的情懷,否則面對應試,學生往往會機械性地、投機取巧地學習詩詞創作。

本科招生專業考試應該將難度適宜、兼顧公平作爲命題重點。南開大學藝術博士陳丙利表示,“當前美術院校的老師喜歡詩的不少,但會作詩的、真正懂格律韻腳的極少。老師給學生的評判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前程。在專業與非專業的人眼中,一首詩的分數相差非常大,評判標準是個問題”。

久未面世的“詩意化考題”雖然一石激起千層浪,但也需循序漸進地推行。在中央美院教師吳嘯海看來,“本科依然還只是基礎學習,如果連握筆方式都沒掌握到位,就要表現曲徑通幽的詩意,這與沒學會走路就開始跑又有何異?好飯要一口口來吃”。

復興古典是長遠課題

雖然在當下復興古典文化有着許多潛在的難題,但業界人士對此抱有極大的信心與期待,紛紛對考題的改革建言獻策。

紀清遠指出,面對不熟悉詩詞的考生佔絕大多數這一現實,建議不宜一下子就考絕句、律詩,可以適當降低難度。“第一次最好考簡單一些的,比如是否可以從考對聯入手,首先要求上、下聯工穩對仗,然後循序漸進。”

在選拔規則層面上,也有人表示可以將詩詞或者古漢語當做與英語並列的考試項目,考生可以在語言考試中選擇英語,也可選擇詩詞。“多年來專家一致呼籲取消中國畫專業中的英語考試。其實古漢語或者詩詞可以被當做一個選擇項。”陳丙利表示。這一呼籲同樣體現在正在進行的兩會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劉萬鳴的提案內容指出:建議將古漢語納入中國書畫碩士、博士入學考試語言類選項中。也就是說考生在考試中可選擇古漢語,也可選擇一門外國語,考生可任選其一進行考試,這樣既不影響考試的大格局,又爲選拔人才開通便利之門。

在專家眼中,補充詩詞知識更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在國畫教育整體的課程設置和綱要方面有一種宏觀的設想和調整。據瞭解,中央美院從2016年起在中國畫學院中招收了一個綜合班,該班的學生不僅要學習人物、山水、花鳥等所有國畫中的分科項目,而且還要學習詩詞歌賦以及題跋、書法、美術史論。儘管本科教學只有四年時間,但綜合班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也是針對當下中國畫分科過於嚴重所進行的一次調整與嘗試。

從長遠來看,僅從考試中體現古典詩詞是不夠的。梅墨生指出:“在畫面上題詩,或者抄詩,並不是這麼簡單。知識和學養有着遞進的關係,學養是長期以來慢慢積累沉澱的。”在梅墨生看來,學生的基礎教育中應該滲透古典詩詞這類根基式的文化知識,因此,這不是單一的國畫專業能解決的問題,更是一個大的教學課題。

在步步前行探索的背景下,業界對未來的信心十足。正如一位年長的教師所言:“當藝考生不再被看做只會依葫蘆畫瓢的畫匠,藝術的春天就真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