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一路生花” 開拓數字經濟新賽道
來源:人民郵電報
在城市,自動駕駛網約車平穩地轉彎通過路口;在港口,無人化自動集卡運載着集裝箱在碼頭各處移動……今年以來,隨着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發展持續推進,自動駕駛跑出“加速度”,爲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建有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開放測試道路3.2萬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了雲控基礎平臺建設。
政策密集出臺,自動駕駛全面鋪開。今年上半年各地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推進產業發展。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正式對外公佈,我國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瀋陽等20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其中提到,將建成低時延、高可靠的網聯雲控基礎設施,促進多場景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探索形成“車路雲一體化”投建運新型商業模式,形成統一的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
目前,北京、武漢、廣州、深圳等地已落地相關政策,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落地應用。廣州擬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應用;北京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武漢成爲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服務區……自動駕駛已在各地全面鋪開。
技術快速迭代,催生衆多應用場景。當前,我國在通信、衛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技術和產業積累,爲發展“車路雲一體化”提供了良好基礎。業內專家提到,在輔助駕駛方面,經過技術快速迭代,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輔助停車、變道輔助等輔助駕駛功能已較爲成熟,另外,自動駕駛算力和軟硬件水平也在快速迭代。在應用方面,港口運輸、城市交通、園區物流、車站接駁……半年來,自動駕駛應用場景逐步拓展,從“點狀開花”到規模複製,覆蓋製造業、農業、物流等衆多行業,幫助其顯著提升運維效率。多部門提到,將繼續結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等需求,因地制宜開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自動泊車、城市物流、自動配送等多場景的規模化應用試點。
凝聚行業共識,規模部署基礎設施。目前我國自動駕駛“車路雲一體化”建設處於初級階段,尚未搭建形成完備的系統架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碎片化”現象,難以支撐自動駕駛技術和網聯功能的規模化應用。在標準方面,車路雲之間的通信和計算性能要求、數據質量要求、服務覆蓋要求等,目前仍未在業內形成共識。記者瞭解到,當前工信部等五部門組織有關標準化組織及行業機構,共同開展了“車路雲一體化”標準體系及應用試點推薦標準研製工作,梳理支撐應用試點的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技術標準支撐應用試點,力爭到2026年搭建統一共用的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標準體系。
從單車智能到“車路雲一體化”,其中新建或升級基礎設施尤爲重要。工信部表示,將以覆蓋試點城市全域爲目標,持續提升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與雲控基礎平臺覆蓋率,通過規模部署標準化的網聯雲控基礎設施,滿足智能網聯汽車跨區域服務的一致性和連續性需求,全面帶動提升車載網聯終端裝配率與使用效果。基礎電信運營商正基於強大的雲網優勢以及5G、城市光網絡、邊緣機房等現有資源,在車路雲協同、無人作業、高精定位服務等方面注智賦能。目前,中國電信打造了“5G+L2+I4”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通過車、路、網(5G專網+光纖網)、雲,實現超視距、全域協同的自動駕駛場景;中國移動打造了基於5G+V2X混合組網的智能網聯示範區,並與車企在5G自動駕駛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
展望未來,自動駕駛正從測試區駛向更廣闊的實際應用場景。作爲前沿技術,自動駕駛不僅能夠推動汽車製造、信息技術、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升級,也能爲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潛力巨大,空間廣闊,任務也同樣艱鉅。只有抓住機遇,聚焦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產業落地,才能更好地發揮行業優勢,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