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摘帽”,嚴守標準更利於企業成長
11月18日,深圳市政府門戶網站發佈《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關於取消相關企業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的通告》,宣佈取消深圳億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40家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稱號。上述企業將失去3年內再次申報深圳市優質中小企業認定的資格。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專精特新企業更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
“專精特新”,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專注於細分市場,握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質量效益優,堪稱產業鏈的重要支撐和強鏈補鏈的主力軍。
自2021年1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佈《關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來,我國培育壯大“專精特新”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
在近日於廣州開幕的第19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工信部部長金壯龍透露,2023年,中國日均新設企業2.7萬戶,中小企業總數超過5700萬戶。截至目前,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形成了300箇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就在這屆博覽會上,中外觀衆領教了中國專精特新企業的各種獨門絕技。原子筆“刺不穿”的聚乙烯薄膜、能精確控溫的低溫離子手術刀頭、實施人工降雨的無人機、治療疑難創面的可再生材料……各類中小企業“炫酷”的創新成果,讓人們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工業經濟的澎湃活力。
成長爲“專精特新”,企業自身起決定性作用,政策、資金、資源等外部條件同樣不可或缺。國家層面,得益於金融支持、科技支持和公共服務支持力度越來越大,相關企業才能不斷優化生產網絡和供應鏈體系,進而有效對接和利用全國乃至全球資源。
“專精特新”企業的脫穎而出,也離不開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地方政府的引導與激勵。
以深圳爲例,近年來針對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所涉及的財稅支持、企業融資、研發創新、人才培育、數字化轉型、質量品牌、市場開拓、產業空間、精準服務等9個方面,實施了多項有力舉措。可以說,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從最早的培育到評選認定再到服務,地方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銀,也投入了巨大精力。
站在企業角度,被認定爲“專精特新”當然是一種榮譽,但更應該是努力向前的動力。而且這種榮譽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因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進步稍慢就可能被淘汰,更不必說躺在榮譽簿上裹足不前。
這次被深圳取消認定資格的企業中,除了有失信記錄的企業,還有企業存在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爲。對照深圳市有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得發生重大安全、質量、環境污染等事故,或嚴重失信、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爲等規定,只能說這些企業辜負了榮譽,被“摘帽”完全是咎由自取。
媒體注意到,這並不是深圳第一次取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資格。今年2月,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也曾發佈通告,宣佈取消深圳市傑思谷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的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稱號,從中不難看到深圳在專精特新企業認定工作中對標準的嚴苛堅持。
堅持標準,有進有出,絕不護短,這樣的嚴苛對市場是一件好事,有利於引導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當然也更符合政府着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