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部分資金通過非銀機構繞道進入銀行體系獲取高息 有關部門可能會進一步規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近日,全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使“息外之息”這一攬存現象引發市場關注。

專家分析認爲,從短期看,規範手工補息造成虛增的、不規範的存貸款規模有所下降,引發金融數據短期調整,但從長期看,無論是對銀行機構自身可持續穩健經營,還是對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都大有裨益。

手工補息本是銀行用於勘誤的工具,但爲爭奪更多優質客戶,佔據存款市場份額,基層銀行機構繞開內部定價管理,將手工補息異化爲高息攬儲的手段,用來給大企業客戶違規補貼額外的存款利息,導致大客戶存款利率“明降暗升”,這既帶來不良競爭,也弱化了調降銀行存款利率的效果。

專家認爲,規範手工補息後,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定價將更加合理。未來,銀行業金融機構如何在負債端增強客戶粘性,拓寬低成本資金來源,動態調整負債期限結構等問題,將考驗資產負債管理和利率定價能力。《倡議》將促使銀行更加關注資產負債不同期限、利率的合理安排,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合理確定不同期限FTP利差,進而合理確定存貸款利率,促進市場理性競爭和持續規範健康發展。

不過,上述專家提醒,當前手工補息違規行爲得到規範後,有部分資金通過存入財務公司等非銀機構,以同業資金方式,繞道進入銀行體系獲取高息,進行空轉套利,擡高銀行負債成本,有關部門也可能在後續進一步規範,市場需警惕相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