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許憲春:今年GDP有望增5%~5.5% 服務業會做出重要貢獻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於3月5日開幕。去年我國GDP增長8.1%,創近10年新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爲經濟增長設定怎樣的目標備受關注。
回顧2021年,從經濟總量看,中國GDP連續第二年超過100萬億元,並突破110萬億元大關,佔世界經濟比重進一步上升,人均GDP已逐年接近高收入國家人均水平的“門檻”。
值得關注的是,進出口創紀錄、工業生產強勁、消費穩步恢復成爲這一年中國經濟的“主旋律”。
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在怎樣的區間?政策上如何應對三重壓力?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又將出現哪些變化和調整?
針對一系列疑問,《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創始主任許憲春。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
預計今年GDP增速呈前低後高走勢
NBD:2021年中國GDP同比增速創近10年新高,您如何評價去年的經濟表現?
許憲春:2021年我國GDP增長8.1%,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增長7.9%,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4.0%,GDP同比增速逐季明顯回落。其中,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主要是受2020年同期基數擡升,以及煤炭供給不足、電力短缺、芯片短缺、疫情散發、汛情等多方面擾動因素的影響。
總體來看,去年中國經濟8.1%的增速是比較高的,在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表現是最突出的。一方面中國疫情控制較好,經濟得到較快恢復;另一方面也受2020年低基數的影響,尤其是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全年增長2.2%,基數較低。
2021年我國GDP增長8.1%,爲近年來最高水平
如果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爲基礎,2020年和2021年兩年平均增長5.1%,也體現了中國經濟恢復增長的趨勢。
NBD:您如何預判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GDP增速能否超過6%?
許憲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我們看到,2021年儘管全年GDP增速較高,但呈逐季明顯回落的走勢。
特別是去年三季度,不僅受到疫情影響,還受汛情和各種偶發性因素的影響,導致經濟增速回落比較快,四季度進一步回落,所以,經濟增長呈現出明顯的下行壓力。
但是去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也有一些回升的跡象,比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長3.1%,到達全年低點,10~12月份增速逐步回升,12月份同比增速達到4.3%。這是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之後所呈現出來的增速恢復跡象。
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9月份到達低點後逐步回升
綜合來看,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但也有回升的空間。我判斷今年一季度、二季度GDP增速大概在4.5%~5%。下半年會進一步回升,三季度有望達到5.5%左右,四季度可能達到6%。預計全年GDP增速爲5%~5.5%,且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信息傳輸等服務業將繼續保持高增長
NBD:您認爲今年GDP增速低於6%,壓力主要來自哪裡?支撐經濟的“動力源”有哪些?
許憲春:去年國家設定了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我們超額完成了這一目標任務,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認爲,2022年實現6%的經濟增長有一定難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
從生產角度來看,第二產業在2021年上半年的表現是比較好的,三、四季度開始轉弱,特別是製造業和建築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較快。2021年建築業增加值只增長2.1%,三、四季度均爲負增長。2021年一季度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6.8%,四季度回落到3.1%,回落了23.7個百分點。所以2021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較快,帶動了整個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
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在2021年三、四季度回落主要是受到煤炭供給不足、電力短缺、芯片短缺以及其他偶發因素的影響。今年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可能會有所恢復。如果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恢復,也會拉動建築業增加值增速回升。
再看第三產業。在2017~2019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即便在疫情衝擊最爲嚴重的時候,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該行業仍然實現了13.2%的正增長,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
我們相信,2022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仍然會保持較快增長,對第三產業發展具有一定帶動作用。與此同時,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仍然較低,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2022年這些行業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2021年,第三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最大的,2022年,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仍然會做出重要貢獻。
NBD:疫情以來,多個行業遭遇較大沖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等服務業爲何能逆勢增長?
許憲春:這些服務行業能更好地滿足疫情期間的社會需求,比如互聯網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服務、互聯網銷售平臺服務等。此外,疫情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在線教育、在線診斷、在線會議等服務的需求,促進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的發展。今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數字經濟行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會進一步凸顯。
隨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數字化時代。在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是核心技術,正在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創新和技術進步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現行的各種技術進步中,“數字化”是非常關鍵的技術,因爲它具有廣泛的滲透力和融合力,可以深入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同時對其他的技術進步也具有促進作用。
提高中低收入羣體收入水平是穩預期關鍵
NBD: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您認爲從政策層面該如何應對這些壓力?
許憲春:預期轉弱主要是指企業對經濟發展信心轉差,投資意願下降;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導致居民信心不足、儲蓄意願提升、消費動力不足等狀況。這既有長期以來經濟發展中一些結構性矛盾的影響,也有近期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從長期看,經濟增速不斷回落、人口紅利逐漸減弱、資源約束變緊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回落對企業信心、居民信心產生影響,從而對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長產生影響,是預期轉弱的重要原因。從短期看,經濟增速回落、病毒不斷變異、疫情反覆,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不確定性,也是導致預期轉弱的重要原因。
在需求方面,爲促進消費,長期來看改善收入分配狀況,切實提高中低收入羣體的實際收入水平是根本手段,也是穩預期的關鍵。一方面,應注重保就業、保民生和保市場主體,加大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崗力度,協同推進穩崗位防失業提技能增收入,確保居民收入保持持續恢復態勢。
另一方面,可以積極提供和開發非接觸、少聚集的消費項目;地方政府可以聯合企業、平臺發放消費券、優惠券等,開展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還應積極挖掘鄉村消費潛力,支持新能源企業下鄉、加快推進電商平臺向農村延伸發展並做好物流等配套體系的建設。
穩定居民預期,重點在於提高中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水平。同時,應加快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進基本服務供給改革,切實解決當前居民所面臨的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無法滿足需求的問題,全面保障居民各項基本需求,才能解決居民後顧之憂,穩定居民的信心和預期。
應進一步優化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產能利用率,推動製造業增加值增速的進一步回升。在芯片等關鍵技術和零部件方面,應加快自主研發進程,突破技術制約,逐步減少進口依賴,提升我國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NBD: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社零總額同比增速逐季下降,今年消費是否能迎來反彈?
許憲春:國家非常重視保就業、保市場主體,如果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就能夠帶動消費需求回升。但目前來看壓力還比較大,疫情沒有結束,人們的消費意願沒有完全恢復,簡單來說就是不太敢消費。
今年的消費需求肯定會繼續恢復,但恢復的程度有多大,能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費需求在未來的經濟增長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爲三大需求中消費需求的佔比是最高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是最強的。2020年因爲疫情原因,消費需求出現了負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2021年,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5.4%,當然,消費需求貢獻率的提高也與投資需求收縮有一定關係。
但今年,包括未來一定時期,消費需求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作用不會改變。我們需要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尤其要讓低收入羣體收入提高得更快一些,才能帶動消費率的提升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把居民收入提上去,另一方面把消費傾向拉上去,消費需求在經濟增長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2021年我國消費有所恢復,未來一定時期,消費需求發揮經濟增長主引擎的作用不會改變
把速度指標與質量指標匹配起來
NBD:中國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勞動年齡人口也在下降,這種人口結構是否會對經濟構成影響?
許憲春:肯定是有影響的。老齡人口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勞動年齡人口和就業人員在不斷減少,養老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減少對經濟增長中的勞動要素產生影響,近年來就業人口的減少應該是影響經濟增速回落的因素之一。
當然,我們也需要轉變思維方式——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高度依賴資源環境和低成本勞動力,現在再過度依賴資源環境和低成本勞動力已經不太現實,所以應該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預期。
如果預期太高,各個方面都非常緊張,不利於長期可持續發展。目前,應當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從長期看,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預期非常必要,要把着力點放在高質量發展上。
高質量發展階段應該圍繞着質量指標來確定增長指標,也就是說增長指標決定於質量指標。如果還只盯着速度指標,勢必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高速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後不太可能再回到高速增長了,要立足於高質量發展,把速度指標與質量指標匹配起來。
NBD: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您認爲今年會有哪些關鍵詞?您更關注哪些方面的話題?
許憲春:去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對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了基調,所以我認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應該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背景下制定相關的具體目標和任務,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就我個人而言,比較關注新經濟、新動能的發展,比如信息傳輸、信息技術等數字經濟行業的發展。因爲它代表着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另外,數字化技術發展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源動力,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會有比較大的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關注農村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我還關注養老的話題。中國的養老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養老問題蘊含着巨大的潛力和市場空間,如何把養老產業做好,既能夠讓老年人老有所依,又能帶動就業,激發經濟新的增長潛力,很重要。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