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白俄羅斯前副總理託濟克:人文交流是白中交往的重要基礎

(原標題:專訪白俄羅斯前副總理託濟克:人文交流是白中交往的重要基礎)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題:專訪白俄羅斯前副總理託濟克:人文交流是白中交往的重要基礎

中新社記者 曾玥

“我喜歡孔子學院。”白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主席、前副總理託濟克微笑着說,“它幫助世界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世界”。

近日,託濟克受邀來華出席2024世界中文大會,在此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近日,白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主席、前副總理託濟克在出席2024世界中文大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王紫儒 攝

2006年,時任白俄羅斯駐華大使的託濟克代表國家與中方簽署中文教學合作協議,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共和國漢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白大孔院”)作爲該國第一所孔子學院應運而生。

10年後,託濟克履任白大孔院外方院長。多年來,他切實感受到“中文熱”在當地持續升溫。據他介紹,目前白俄羅斯有7所孔子學院和8個孔子課堂(含下設課堂),10餘所高校、約160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

“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變化。”託濟克說,得益於白中關係的高水平發展,兩國人民對對方國家的語言、文化興趣濃厚,也擁有許多增進彼此瞭解的平臺和機會。

2023年,中白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關於新時代進一步發展兩國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聲明稱,雙方願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擴大文化等領域合作;雙方將繼續支持兩國青年學習對方國家語言,擴大語言教學合作,進一步發展在中國設立的白俄羅斯研究中心和在白俄羅斯開設的孔子學院;雙方將共同努力在白俄羅斯建立區域漢語研究中心。

“人文交流和合作是白中政治、經濟交往的重要基礎。”託濟克認爲,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瞭解和友誼爲兩國深化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添磚加瓦。

在白大孔院的50名教職員工裡,一半是白俄羅斯人,另一半是中國人。託濟克以此爲例指出,兩國教師組成了一個大家庭,通過日常交往建立起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深厚情誼。

“每一個人都是各自民族的小分子,彼此的人際交往又擴散到各自的親友關係中,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網絡和情感紐帶就自然構建起來了。”託濟克說。

與此同時,他強調:“孔子學院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從來都不是中國影響力的工具,也從來沒有把任何中國態度和價值觀強加給任何人。”

“孔子的名字首先讓人聯想到的是和平、仁愛和高尚。”出席2024世界中文大會期間,託濟克在西裝翻領上別了一枚孔子學院徽章。和平鴿和地球的視覺造型融爲一體,構成一個變體的“漢”字。

“我將20多年的人生時光奉獻給了白中友好事業。我曾經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5年,並永遠愛上了這個國家的人民和文化。”託濟克說。

他印象最爲深刻的一幕,發生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慶典上。“那天我看到了成千上萬張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臉。在人們的臉上,我看到了中國人對國家發展的信心,以及對中國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如今投身孔院事業,75歲的託濟克在處理行政工作之外仍堅持一線教學。他開設兩門課程,“中國學”介紹中國各領域的現代成就,“中國歷史”教授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脈絡。從就任孔院院長至今,這兩門課他已任教8年。

“在給白俄羅斯學生講課時,我講述的都是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事情。所有我在中國以及與中國打交道的經歷,都對我從事孔院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託濟克說。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以前更多是通過工作接觸產生體會、感受,現在作爲學者系統研究中國,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中國的認識和理解。”

從政壇走向講臺,託濟克帶着樸素的願望前來——希望孔子學院能爲全世界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希望自己能爲白中友好作出更多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