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民屢遭詐 月均被騙走3億

新竹縣民被詐騙金額高居全國第2名,警方在各種活動場合宣導反詐的成效和實際發生數有很大落差。(羅浚濱攝)

國內詐騙橫行,警政署統計新竹縣去年每個月被騙金額都達3億元,12月更破4億元,是除六都臺北市之外的全國第2名,被害人不少是多金的科技人,縣警局長宣介慈指宣導反詐成效和實際發生數有很大落差。

宣介慈說,去年12月受理詐騙報案441件,財損達到4.2億餘元,分析發現假投資詐騙案最多,財損就有3億餘元,其次是網購,假交友案件雖不多,但財損有5千多萬元,再則是假銀行貸款等,有很多是潛在被害人。

宣介慈指內政部「打詐儀表板」去年12月啓用,目前有1萬8千多個案例,新竹縣詐騙案件數雖沒有其他縣市多,但財損除比臺北市少,金額都勝過五都和其他縣市。目前詐騙集團多運用高科技,使用的App甚至比公民營銀行還要高端,希望透過縣府各局處網站加強宣導,讓民衆「識詐」、「防詐」才能「打詐」。

新竹縣長楊文科指示縣警局「打詐竹縣隊」,積極推廣「打詐儀表板」網站功能,強化縣民防詐意識,提升識詐免疫力,整合跨局處共同實施防詐宣導,全面保障縣民財產安全。

另立法院去年增訂《洗錢防制法》第6條,對虛擬貨幣增訂幣商必須向金管單位登記及違法相關刑責,苗栗縣警通霄分局根據這條新增訂法律,去年底破獲一起假冒投資虛擬貨幣的詐騙集團,逮捕2名假冒泰達幣商的詐騙集團車手,扣獲2萬8千顆泰達幣,摺合新臺幣約92萬元,是苗栗縣內首椿警方根據新增訂法條成功破獲詐團首例。

該案以「假交友投資虛擬貨幣」方式詐騙,被害李姓婦人陸續交付285萬元給詐團車手假冒的非法幣商,又被詐團指示轉入集團錢包,被騙光全部積蓄後,詐騙集團還繼續慫恿抵押房屋借款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