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共同體 團結譜新篇

原標題:鑄牢共同體 團結譜新篇

八月的寧夏,綠染大地、生意盎然。8月8日,由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開展的“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在寧夏博物館啓動。在6天採訪活動中,採訪團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對寧夏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瞭解,用腳步尋找故事,用慧眼發現亮點。

處於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核心區的寧夏,是古時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爲頻繁深入的區域之一,同時也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豐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資源。採訪團參觀走訪了寧夏博物館、固原博物館,瞻仰了任山河烈士陵園、將臺堡紅軍長征紀念園等紅色遺址,不僅被蘊含民族交融因子的一件件文物吸引,還被寧夏這片熱土上的革命精神和紅色記憶感動,大家紛紛從厚重的寧夏曆史文化深處去追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統力量和歷史淵源。

基層城鄉社區是觀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窗口。採訪團走訪了銀川市頤和府城社區、固原市彭陽縣茹河社區等城市社區,挖掘基層各族羣衆交往交融的點滴與細節。在寧夏,各民族羣衆睦鄰友善、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隨處可見。在吳忠市勝利鎮,社區鄰居節已經連續舉辦20屆,成爲增進當地各族羣衆交流的重要紐帶;在固原市西吉縣馬蓮村,來自福建的蘑菇種植技術已爲當地老鄉所掌握,上演了一出生動的現實版“山海情”;在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鎮,最早從南部山區搬遷的村民已在黃河岸邊過上了幸福生活。

寧夏有着較爲豐富的旅遊資源,採訪團由此關注到“文旅深度融合助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走鄉村、進現場,記錄旅遊發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在寧夏南部山區的新和村,村民們利用六盤山下稀有的“冷資源”打造房車營地,使昔日封閉的“山窩窩”變成了熱鬧的“金窩窩”;固原市隆德縣老巷子村則通過“挖掘傳統民俗、展現傳統民居”的理念吸引八方來客,使得這座形成於明清時期的古村落再現勃勃生機。

當前,寧夏正在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努力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爲加快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貢獻力量。

(作者:楊蕤,系北方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教授、“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隨隊專家)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