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造福無數學子

梁實秋(右)曾編過好多本字典和教科書,供學子們學習運用其中的詞藻。(本報資料照片)

傳記文學748期《文學家梁實秋與臺灣語言教學革新》

梁實秋對教育也有着相當嚴謹的要求。對教育有執着,也有寬容的一面。他對課堂上教學的時間觀念十分強。課堂上只講授該課堂的內容,絕不東拉西扯發表其他不相關的內容,而在課堂開始前,梁實秋會提早到課室準備,而到了該下課的時間便準點離開課室。在國立青島大學時期,他常跟同事和學生說:「上課時一分鐘也不能浪費,課間是學生活動和休息的時間,一分鐘也不容侵犯,故爾上下課必須準時。」梁實秋於國立青島大學特別重視大學生的英語能力,設立了公共英文制度,即所有學系的學生必須要修習「公共英文」,而他認爲這類公共課更需要由最好的教授去教,以確保教學質素,他更親自落場,教授公共英文課,務求教授更多學生。梁實秋更參與前線的英語能力分組甄別試,成績好的可以豁免修習「公共英文課」。梁實秋後來到臺師大,也套用了這套「統一英文考試製度」,不及格者更不能畢業。梁實秋的青島學生王昭健回憶樑師對於給學生的分數很嚴謹,認爲教師輕給了分數予學生,即是失職,必須按學生的能力評分。

梁實秋在青島時期很受學生歡迎,乃至後來胡適之在一九三四年力邀並獻計梁實秋到北大外文系就職時,當時的學生聯名上書時任北大校長蔣夢麟,以挽留梁實秋。未幾,胡適之再邀梁實秋,青大師生更因此聯名登報抗議。

可見梁實秋對師資有嚴格要求。他深明師資的重要,遇到不稱職的教員,更不留情。在師大推行各學系的學生必須通過《基礎英文》,不及格不能畢業,更邀請兩位分別由曾經在清華和留美時期認識的同學到師大任教。誰料翌年梁實秋認爲此二人一個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不夠仔細,馬虎完事;另一位更在課堂上高談闊論,未能專注教學。故梁實秋向劉真校長建議不再續聘二人。

梁實秋愛護學生之心,由此可見。大愛學生之心,可謂來者不拒。梁實秋好寫信收信,自言每次搬家都要找居所附近有郵局的地方,方便通信。他在臺灣英語教育界可謂無人不識,大中小學生都曾接觸過「遠東」的「梁實秋」。每有中學生來信向他請益英語問題,他定必親自回信,而有年輕仰慕者上門,樑先生都一一接見。前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曾泰元寫過一篇學術文章探討梁實秋主編字典的貢獻,作了一個總結:「梁實秋集散文家、英國文學學者、莎士比亞翻譯大師於一身,在文人圈內地位崇隆。自大陸來臺後獲遠東圖書公司延攬,開始編纂各種英漢、漢英詞典,一九七五年由他掛名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辭典》出版,空前龐大的規模,也讓『梁實秋』成爲臺灣詞典界的一塊金字招牌。這部三十六年前的鉅著,語文、百科兼收,術、古、方、俚並錄,收詞量號稱十六萬有餘,據聞在一九九○年上海譯文出版社《遠東英漢大辭典》問世之前,曾是聯合國英漢翻譯的主要參考工具書。」梁實秋主編字典所擔當的角色爲顧問,而編纂英漢字典團隊背後的功勞也大,當中有曾爲師大學生後來成爲梁實秋同事的陳秀英教授。

已故鄉愁詩人余光中,雖然沒有正式修讀過樑實秋的課,但余光中間接地受業於梁實秋,稱爲樑門弟子也不爲過。年輕的余光中,初時筆下文字和詩的浪漫格調都濃得化不開,後經梁實秋的點撥,其後在行文風格上也有所改變。余光中出版第一本詩集《舟子的悲歌》想找梁實秋寫序並親自上門找樑寫序。兩天過後,余光中再次登門,梁實秋作了一首新詩爲序,余光中讀後覺得很不過癮,因爲樑的新詩並沒有針對《舟子的悲歌》作點評。余光中自言當時很魯莽,三登樑門跟梁實秋直接說:「樑先生,你好像沒有針對我這本書寫的序。」梁實秋當時沒有生氣並說:「是啊,我的詩本來就寫得不好,這樣吧,你先出書,出了書之後,我再看看我能寫些什麼東西。」《舟子的悲歌》出版之後,梁實秋遵守諾言,寫了一篇約兩千字的書評。梁實秋對後輩的寬容與提攜,由此可見。後來余光中去美國進修的學費就是梁實秋在師大時期透過亞洲基金會所資助,而去愛荷華大學讀藝術碩士則是夏濟安建議。余光中未曾在師大就讀過,但梁實秋愛才,用基金會資助臺大生赴美留學,是破格之舉。

前荷蘭萊登大學漢學院教授暨副校長樑兆兵,四十七級師大英語系畢業生,曾直接受業於梁實秋。樑兆兵因興趣廣泛,在師大就讀期間,常跑到臺大和東吳大學旁聽法律課,在師大英語系的課業則耽誤了。到了期末考試,其中一份考卷是考覈莎士比亞作品中的用語與現代英語的關係,這題考倒了樑兆兵,搜索枯腸,作答不了。樑兆兵急中生智,在答題上寫自己志趣改變的歷程、付出的努力及將來的目標。此考卷驚動了梁實秋,梁實秋親自召見樑兆兵,詢問在答卷上的內容是否真實,樑兆兵立即把旁聽時記下的筆記拿到院長辦公室,以作證明。最後,梁實秋讓樑兆兵自己給自己的考卷打分,樑兆兵說:「既然如此,爲了能順利進入下一步,當然愈高愈好,您就打九十吧!」梁實秋回道:「你的功夫值九十,但那到底不是莎士比亞。這樣吧,咱們來個君子協定,分數我給,不過你得真花點時間念四大悲劇。」梁實秋的大度,不墨守成規,不拘一格,而樑兆兵於一九七七年受邀到荷蘭萊登大學負責中文課程的改革,爲萊登大學的中文教育奠下良好的根基。

文學家梁實秋由學成歸國之時開始教授英語,數十年來培育出不少傑出的教師和語言學家,可謂春風化雨在兩岸。梁實秋從滿清走到民國,創作跨過了文言文與白話文,教學借鑑了西方的方法,影響深遠。筆者認爲,梁實秋在臺灣語言教育的貢獻絕不亞於文學和翻譯。(三之三;摘自2024年九月《傳記文學》第7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