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報告:2023年理財行業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6981億元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在京發佈《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暨理財公司年鑑(2024)》(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十一年發佈的理財行業發展報告。《報告》基於行業發展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整體框架,分爲總體發展情況、相關監管政策、業務治理情況、理財業務轉型、履行社會責任、問題與改進六個方面,系統梳理總結了2023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轉型發展所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當前銀行理財發展面臨的挑戰,並進一步探索了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報告》理財公司年鑑部分對2023年理財公司概況、發展成績、領先特色、榮譽之路、行業大事記進行充分展示。《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行業規範轉型效果顯著,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截至2023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6.80萬億元,其中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達到96.93%,較年初增加了1.46個百分點,全年共有228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3.11萬隻,累計募集資金57.08萬億元,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爲1.14億個,較年初增長17.84%。2023年,理財行業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6981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1739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5242億元,同比增長0.85%。2023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2.94%。
理財監管有效加強,制度體系持續完善。
2023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揭牌,標誌着我國新一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嚴監管強監管依然是金融監管的主基調。2023 年監管部門發佈直接適用理財公司的監管規定包括《銀行保險機構操作風險管理辦法》《銀行保險機構涉刑案件風險防控管理辦法》等,此外2022 年發佈的《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已於 2023 年正式施行,進一步促進了整個理財行業的規範化發展,對於保障投資者利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理財公司內控治理水平穩步提升,品牌聲譽、銷售渠道、投研能力等方面建設持續加強。
2023年,理財公司嚴格落實內控管理辦法,堅持審慎經營、防範風險和投資者優先的理念,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健全制度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完善以股東、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爲主體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各治理主體的職責邊界。設立投研、市場、風控、運營和綜合版塊,加固內部控制的組織保障。同時,理財公司紛紛發力品牌與聲譽建設,不斷拓展代銷業務,打造直銷平臺,積極探索業務創新路徑,引導理財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關鍵領域。此外,理財公司與金融同業間的合作也日益緊密,逐步構建起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性生態體系。
理財公司加快轉型發展,金融科技持續賦能。
爲更好地踐行“金融爲民”理念,銀行理財構建了類別齊全、策略豐富、層次清晰的理財產品體系,同時持續推動行外代銷和直銷渠道建設,行外代銷金額佔比不斷上升。截至2023年末,在已開業的31家銀行理財公司當中,已有28家銀行理財公司實現了行外代銷,有17家銀行理財公司已開展直銷業務,全年累計直銷金額達到0.26萬億元。2023年以來,金融科技持續爲理財行業賦能,應用於投資管理、客戶營銷、風險管理等業務場景。與此同時,不斷夯實技術創新基礎,完善數據架構及服務體系,推動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的培育及引進,打造堅實的金融科技基礎能力,藉助金融科技力量促進自身高質量發展。
履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銀行理財公司管理大量客戶資金,肩負着重要的社會責任和社會使命。2023年銀行理財持續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在產品方面不斷創新,滿足廣大客戶需求,同時圍繞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等提出的重點行業,加快完善“五篇大文章”產品佈局與投資,持續加大綠色金融資產投放,積極助力振興鄉村發展,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支持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行理財深化轉型,邁向高質量發展。
資管新規頒佈以來,銀行理財不斷探索發展路徑,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此過程中,理財產品經歷了從“預期收益+剛性兌付+資金池”到“淨值化”的重大轉變,但客戶端、銷售端轉型步伐仍未與之匹配。同時標準化資產配置需求增長,對市場容量、投研能力帶來挑戰。此外,產品管理精細化程度仍需提升,做好量價質平衡成爲新的理財課題。
未來,隨着居民財富快速積累和直接投融資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羣衆對於高質量財富管理的需求保持穩定增長,銀行理財應切實做好客戶陪伴,加快渠道拓展,優化投研體系,並持續推動科技賦能,在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征程中貢獻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務。
翻譯
搜索
複製
(編輯:王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