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董事長葛海蛟: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科技創新將爲金融機構開闢新“藍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10月21日至24日,Sibos2024年會在京舉辦。22日,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出席Sibos2024年會高層視角(View from the Top)論壇,並作爲唯一中資銀行代表,以“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與金融業發展機遇”爲題發表英文主旨演講。

葛海蛟指出,開放與合作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外資機構加速開拓中國市場,境內外金融市場融合持續深化,中國金融開放度不斷提高,呈現出強大的市場吸引力,成爲外資興業創利的熱土。

葛海蛟表示,中國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加速構建一個更廣泛、更深入、更具包容性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強市場準入,爲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金融機構提供有利條件和機會。“今天,我想重點強調幾個具有巨大潛力的領域。”葛海蛟說道。

第一,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科技創新將爲金融機構開闢新“藍海”。葛海蛟表示,當前全球和中國的產業體系都在發生深刻變革。中國的競爭力正從市場規模和要素成本向產業技術和創新生態系統轉變。

“2023年,中國啓動了加速形成新生產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舉措,持續完善政策和市場環境,促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在這些新興行業中,國內外高科技企業之間有着強大的互補性,這爲外國企業提供了大量投資中國技術創新的機會。”

葛海蛟表示,高科技和新興產業已成爲外國投資的新焦點,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在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等領域,國際投資者發揮了獨特優勢。此外,當前的觀察表明,大多數QFLP項目都集中在技術創新產業。

“2024年,中國計劃實施改進措施,新舉措將簡化外資機構在國內科技企業中的投資條件,使他們能夠在中國的高科技市場中發現更多投資機會。”葛海蛟表示。

第二,資產管理服務需求快速增長會帶來巨大市場機遇。葛海蛟指出,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規模龐大,增長潛力巨大。中國擁有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羣體,預計到2035年,這一羣體將大幅擴展,從而創造出對資產管理服務的巨大需求。此外,人口老齡化正成爲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結構性特徵,推動着這一領域的資產管理和服務快速增長。

葛海蛟指出,自2021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可以在中國設立全資或控股的資產管理公司。這一政策將促進全球投資服務的引入,創新產品以應對多樣化的投資者需求,並推動中國市場與全球金融資源之間的雙向互動。

第三,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將需要更加多元化金融支持。金融資源在推動綠色轉型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政府積極鼓勵外資參與國內的綠色產業和綠色金融市場。中國已經建立了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信託以及碳金融產品。中國的綠色貸款餘額全球第一,綠色債券發行量全球第二,綠色保險和綠色基金等領域也在發展之中。中國的綠色金融體系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和開放的結構發展,也爲外資機構創造了新的市場機會。

第四,人民幣國際化會進一步豐富全球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選擇。葛海蛟表示,近年來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取得了穩步進展,促進了跨境投資和融資的創新,特別是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人民幣計價的資本市場龐大且產品豐富,在產品收益率、避險特性和市場流動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因而吸引了國際投資者。可以看到,外國機構進行人民幣交易的意願正在不斷上升。”葛海蛟表示。

此外,在發言中,葛海蛟也對與會嘉賓介紹了中國銀行的獨特競爭優勢。葛海蛟表示,中國銀行能夠爲希望探索並參與中國市場的外資金融機構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他介紹了中國銀行的三個戰略重點。一是依託全球化、綜合化佈局體系,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可達性;二是爲境外機構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提供專業服務;三是持續強化跨境人民幣產品供給和創新,拓展人民幣應用場景,爲境外人民幣提供更多優質的可投資資產。中國銀行將繼續與全球金融夥伴拓展合作,爲外資機構更好融入中國市場貢獻力量。